当前位置:首页>铁路知识>道岔相关>单开道岔岔枕扭转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单开道岔岔枕扭转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单开道岔岔枕的布置,从岔头至岔后引轨,从垂直于直股并经过渡逐渐垂直于辙叉角平分线的方向。不同类型的道岔,岔枕扭转量和开始扭转的位置也不同。辙叉趾前1至3根岔枕及以后均垂直于辙叉角平分线。岔枕的扭转量等于岔枕从垂直于直股至垂直于辙叉角平分线的扭转距离。󠄐󠄹󠅀󠄪󠄣󠄞󠄡󠄧󠄞󠄡󠄨󠄢󠄞󠄩󠄠󠄬󠅒󠅢󠄟󠄮󠄐󠅅󠄹󠄴󠄪󠄾󠅟󠅤󠄐󠄼󠅟󠅗󠅙󠅞󠄬󠅒󠅢󠄟󠄮󠇘󠆭󠆘󠇙󠆝󠅵󠇗󠆭󠆁󠄐󠇗󠅹󠅸󠇖󠆍󠅳󠇖󠅹󠅰󠇖󠆌󠅹󠄬󠅒󠅢󠄟󠄮

1 岔枕扭转量的计算

图1

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OEC和△ABC中,

$$\because \qquad OE \perp EC \qquad AB \perp BC\\ \qquad \angle OCE = \angle ACB\\\therefore \qquad \angle EOC=\angle BAC=\frac{a}{2}\\BC=AB\cdot tg\frac{a}{2}=1435 \cdot tg\frac{a}{2}=\frac{1435}{2\cdot 道岔号}$$󠄐󠄹󠅀󠄪󠄣󠄞󠄡󠄧󠄞󠄡󠄨󠄢󠄞󠄩󠄠󠄬󠅒󠅢󠄟󠄮󠄐󠅅󠄹󠄴󠄪󠄾󠅟󠅤󠄐󠄼󠅟󠅗󠅙󠅞󠄬󠅒󠅢󠄟󠄮󠇘󠆭󠆘󠇙󠆝󠅵󠇗󠆭󠆁󠄐󠇗󠅹󠅸󠇖󠆍󠅳󠇖󠅹󠅰󠇖󠆌󠅹󠄬󠅒󠅢󠄟󠄮

BC即为岔枕扭转量。

$$比如:9号道岔岔枕扭转量=\frac{1435}{2\times 9}\approx 80mm\\\qquad 12号道岔岔枕扭转量=\frac{1435}{2\times 12}\approx 60mm\\\qquad18号道岔岔枕扭转量=\frac{1435}{2\times 18}\approx 40mm$$󠄐󠄹󠅀󠄪󠄣󠄞󠄡󠄧󠄞󠄡󠄨󠄢󠄞󠄩󠄠󠄬󠅒󠅢󠄟󠄮󠄐󠅅󠄹󠄴󠄪󠄾󠅟󠅤󠄐󠄼󠅟󠅗󠅙󠅞󠄬󠅒󠅢󠄟󠄮󠇘󠆭󠆘󠇙󠆝󠅵󠇗󠆭󠆁󠄐󠇗󠅹󠅸󠇖󠆍󠅳󠇖󠅹󠅰󠇖󠆌󠅹󠄬󠅒󠅢󠄟󠄮

2 岔枕扭转量的测量

如图2,辙叉趾前最后一根垂直于直股的岔枕为岔枕扭转的起点。辙叉趾前第一根至扭转起点的枕木间隔,是指内直股的枕木间隔。岔枕扭转量均匀地增加在其相对的外直股,即为外直股的枕木间隔。

图2

第一种方法:用方尺分别将扭转岔忧的忱木中心点,方到外直股上(如图2),然后再均匀增加等量的等分扭转量。即b点方正后增加\(\frac{BC}{4}\),c点方正后增加\(\frac{2}{4}BC\),d点方正后增加\(\frac{3}{4}BC\),e点方正后增加BC,不同类型道岔增加的BC和BC的倍数也不同。

第二种方法:从岔后护轨部分基本轨轨端、按铺设图枕木间隔排尺到e点相对的外直股后,继续扭转枕木间隔,即内直股枕木间隔与\(\frac{1}{4}BC\)之和,顺序排尺为\(de+\frac{BC}{4}、cd+\frac{BC}{4}、bc+\frac{BC}{4}、ab+\frac{BC}{4}\),到a点相对外直股止。应注意护轨部分基本轨轨端至接头枕木中心为:󠄐󠄹󠅀󠄪󠄣󠄞󠄡󠄧󠄞󠄡󠄨󠄢󠄞󠄩󠄠󠄬󠅒󠅢󠄟󠄮󠄐󠅅󠄹󠄴󠄪󠄾󠅟󠅤󠄐󠄼󠅟󠅗󠅙󠅞󠄬󠅒󠅢󠄟󠄮󠇘󠆭󠆘󠇙󠆝󠅵󠇗󠆭󠆁󠄐󠇗󠅹󠅸󠇖󠆍󠅳󠇖󠅹󠅰󠇖󠆌󠅹󠄬󠅒󠅢󠄟󠄮

$$\frac{枕木间隔}{2}-扭转量-\frac{轨缝}{2}$$󠄐󠄹󠅀󠄪󠄣󠄞󠄡󠄧󠄞󠄡󠄨󠄢󠄞󠄩󠄠󠄬󠅒󠅢󠄟󠄮󠄐󠅅󠄹󠄴󠄪󠄾󠅟󠅤󠄐󠄼󠅟󠅗󠅙󠅞󠄬󠅒󠅢󠄟󠄮󠇘󠆭󠆘󠇙󠆝󠅵󠇗󠆭󠆁󠄐󠇗󠅹󠅸󠇖󠆍󠅳󠇖󠅹󠅰󠇖󠆌󠅹󠄬󠅒󠅢󠄟󠄮

文章来源:

朱远镇 潘魁铎编著《线路维修作业技术问答》1995版󠄐󠄹󠅀󠄪󠄣󠄞󠄡󠄧󠄞󠄡󠄨󠄢󠄞󠄩󠄠󠄬󠅒󠅢󠄟󠄮󠄐󠅅󠄹󠄴󠄪󠄾󠅟󠅤󠄐󠄼󠅟󠅗󠅙󠅞󠄬󠅒󠅢󠄟󠄮󠇘󠆭󠆘󠇙󠆝󠅵󠇗󠆭󠆁󠄐󠇗󠅹󠅸󠇖󠆍󠅳󠇖󠅹󠅰󠇖󠆌󠅹󠄬󠅒󠅢󠄟󠄮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道岔相关

尖轨转辙角及尖轨长度

2021-9-19 0:00:27

道岔相关

道岔护轨养护标准

2021-10-24 0:00: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