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介绍
(1)查照间隔(≥1391)
查照间隔是指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外侧的距离,如图所示。查照间隔应保证车轮轮对在最不利情况下,借护轨制约一侧轮对,而不使另一侧车轮冲击辙叉心,通过计算,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391 mm,但也不能过大,否则会出现护轮槽宽度过小或轨距过大现象。根据生产实践,这个距离应保持在1391~1394 mm是比较合适的。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2)护背距离(≤1348)
护背距离是指辙叉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如图所示。护背距离应保证车轮轮对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不被翼轨与护轨卡住。通过计算,护背距离应不得大于1348 mm,但不能过小,如果仅仅是为了减少这个尺寸而把翼轨往轨道中心方向横移,就减少了车轮踏面与翼轨顶面的接触面积,加大有害空间,危及行车安全,加速辙叉磨耗。根据生产实践,这个距离应保持在1346~1348mm比较适合。辙叉护背距离和查照间隔是辙叉与护轨相互间保持着一定距离的两个控制尺寸。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3)道岔轮缘槽宽度
①为确保护轨与心轨作用边的距离不小于1391 mm,护轨平直段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如侧向轨距为1441mm时,则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允许误差为+3~-1 mm。
②护轨开口段槽宽:60kg/m钢轨9号普通道岔采用80mm;50kg/m钢轨7号道岔曲股90mm、直股80 mm。当辙叉部分轨距有加宽时,护轨轮缘槽也应作相应的加宽。
③辙叉心理论尖端至心轨顶面宽50mm处翼轨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6mm,允许误差为+3~-1 mm。
④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65 mm ,允许误差为-2 mm。轮缘槽宽度的量取位置与轨距量取位置相同。
2 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计算
上图为固定辙叉与轮轨几何尺寸关系图。图中Sm为辙叉区轨距,th为护轨平直段轮缘槽宽度,t2为翼轨对应于心轨宽20~50 mm区段辙叉轮缘槽宽度,Dx为查照间隔,其值应保证轮对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借护轨制约一侧车轮而不使另一侧车轮冲击辙叉心轨尖端,Dy为护背距离,指护轨工作边至翼轨工作边的距离,其值应保证轮对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不被卡在翼轨和护轨之间,所有尺寸均指轨距线(轨顶面以下16mm处)位置的数值。
表1 轮对尺寸及容差
车辆种类 | 轮缘厚\(d\) | 轮对内侧距离\(S_T\) | 轮对宽度\(t_A\) | |||||
最大 \(d_{max}\) |
最小 \(d_{min}\) |
最大 \(S_{Tmax}\) |
名义 \(S_{T0}\) |
最小 \(S_{Tmin}\) |
最大 \(t_{Amax}\) |
名义 \(t_{A0}\) |
最小 \(t_{Amin}\) |
|
蒸汽机车 | 33 | 23 | 1356 | 1353 | 1350 | 1422 | 1419 | 1396 |
电力及内燃机车 | 32 | 23 | 1356 | 1353 | 1350 | 1420 | 1417 | 1396 |
车辆及煤水车 | 32 | 22 | 1356 | 1353 | 1350 | 1420 | 1417 | 1394 |
(1)查照间隔
$$D_x≥S_{tmx}+d_{max}+\Delta _1=1356+33+2=1391mm$$
式中:Δ1为蒸汽机车位于轮对内侧的载重引起车轴弯曲造成的轮对距(ST+2d)的扩大量,约为1~2mm,通常取最大值2mm。
(2)护背距离
$$D_y≤S_{Tmin}-\Delta _2=1350-2=1348mm$$
(3)护轨平直段轮缘槽
护轨平直段轮缘槽根据查照间隔Dx=1391mm设置,具体计算公式为
$$t_h≤S_m-D_x-\Delta _3=1435-1391-2=42mm$$
式中:Δ3为护轨侧面磨耗限度,通常取2mm。
(4)辙叉轮缘槽
在护轨轮缘槽宽度th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辙叉轮缘槽应使具有最小内侧距的轮对自由通过辙叉,具体计算公式为
$$t_2\geq S_m-(D_y+t_h)=1435-(1348+42)=45mm$$
为使辙叉护背距离Dy具有一定的调整余量,通常取t2=46mm。
3 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测量方法
在测量道岔的查照间隔时,轨距尺的固定端须放在叉心一侧,活动端放在护轨一侧。轨距尺放正位置后,首先读正常轨距数1435,然后轨距尺不动,向上轻提活动手柄,使活动端测块贴靠护轨作用面、读查照间隔1391,然后再向上提活动手柄,(此时固定端测块将向翼轨作用面贴靠)读护背距离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