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项目
适用于普速铁路钢轨焊缝打磨作业。
2.作业目的
恢复钢轨初始或设计轮廓,提高轨面平顺度,改善轮轨接触状态,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3.作业组织
3.1劳动组织:一般作业人数不少于4人。
3.2机具材料:钢轨廓形打磨机、史丹利打磨机、角磨机、发电机、60n廓形尺、尖基轨降低值测量尺、心轨翼轨磨耗测量仪、1m钢直尺、塞尺、发电机、清扫工具。
3.3防护方式:按规定设置驻站与现场防护。
3.4带班盯控:班组长及以上职务。
4.作业程序
4.1作业条件
此项作业需纳入维修天窗或集中修天窗。
4.2作业程序
4.2.1进行现场检查确定工作量及打磨方案。对焊缝进行周期性检查,按焊缝病害情况确定工作量及打磨方案。
4.2.2车间制定小机打磨作业计划。车间根据维修天窗情况合理制定打磨作业计划。
4.2.3按计划准备料具,组织人员,申请天窗,制定《作业方案及派工单》。
4.2.4实施打磨。落实打磨方案,采用廓形尺、平直尺进行廓形、平顺度检测,各项打磨作业质量达到作业方案打磨标准。
4.2.5工电结合部打磨纳入工电结合部管理。电务配合,调试道岔。
4.2.6进行质量回检。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2.7作业安全按作业项目安全风险防控办法执行。
5.质量标准
5.1严格控制焊缝矢度和廓形,线上新焊接头打磨后矢度控制在0.5至0.7㎜,老焊缝打磨后轨顶各弧面矢度要达到0至+0.3mm,前后钢轨廓形偏差不大于0.1mm,焊缝无肥边。对于超出上述标准焊缝,要及时安排打磨。
5.2打磨范围。上凸的焊缝不平顺和马鞍型磨耗测量标记时,采用1m钢直尺“0”位居中于上凸点的轨面中心,用塞尺自两侧向中心测量,找出上凸位置并标记于钢轨非工作边一侧,作为打磨范围。下凹的焊缝不平顺测量标记时,用1m钢直尺“0”位居中于轨面焊缝位置,用塞尺测量凹陷深度和长度,根据峰值分别向两侧按1‰顺坡,并标记于钢轨非作用边一侧钢轨顶面。
5.3初打磨时要从轨面凸起点部位开始,初始打磨时可适当增加打磨压力,按标划位置沿轨面纵向移动打磨机,并适时调整磨切角度。打磨中要加大打磨机往复速度,做到接触轻、走行稳、往复快、用力匀,不要停留时间过长,避免轨面发蓝。在打磨过程中要实时测量,避免打磨超量;凹焊缝打磨前应先垫平捣平;先打磨一侧再打磨另一侧。
5.4细打磨时要做到边打磨边测量,用1m平直尺及轨廓尺多次对轨顶面至轨距角的三个弧面廓形进行检测,及时调整打磨角度,缓慢控制磨削量,严禁超量打亏,焊缝非作用边侧也须打磨,打磨后焊缝廓形应与两侧钢轨一致。焊缝打磨会引起轨温升高造成焊缝变形,因此打磨时要留有余量,勤观测多次打磨到位。打磨后,焊缝平直度不得大于0.3mm。
5.5 廓形打磨,R300(-5°至5°)弧面范围打磨宽度一次不大于10mm;R80(5°至30°)弧面范围打磨宽度一次不大于7mm;R13(30°至60°)弧面范围打磨宽度一次不大于5mm。
6.安全要求
6.1 防护要求
6.1.1此项作业需纳入天窗作业,作业的防护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第378条~第380条、第385条~第390条规定执行,同时执行《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1条~第2.2.11条、第2.2.14条~第2.2.16条,《北京局集团公司工务上线作业安全防护相关规定》(京工函﹝2019﹞34号)和本单位营业线上线作业安全防护相关办法及规定。
6.1.2一旦发生防护员联络中断,防护员立即组织作业人员下道到安全处所避车,待恢复联络后,确认无车方可上道作业。
6.1.3作业人员上道作业或穿越线路,侵入邻线限界,必须执行“一停、二看、三通过”和“手比、眼看、口呼”的规定。
6.1.4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拉绳防护办法。
6.2作业安全
6.2.1注意防护员通报,邻线来车时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或及时下道避车。
6.2.2 人员下道避车时,将工具、材料随人移出限界以外。
6.2.3 使用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防止触电。打磨作业佩戴护目镜。
6.2.4 打磨机前方禁止站人,防止砂轮片破碎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