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项目
普速铁路小机打磨作业。
2.作业目的
规范小机打磨作业程序,消除钢轨肥边和鱼鳞纹病害,延长钢轨轨件使用寿命。
3.作业组织
3.1劳动组织:一般作业人数不少于6人。
3.2机具材料:轨距尺、1m钢直尺、塞尺、发电机、角向磨光机、钢轨打磨机、道岔垂直打磨机、护目镜、扫帚、钢轨廓型仪、模板尺、200mm钢板尺、板尺、钢卷尺、毛刷。
3.3防护方式:按规定设置驻站与现场防护。
3.4带班盯控:班长及以上职务。
4.作业程序
4.1作业条件
4.1.1此项作业需纳入天窗修。
4.1.2线路限速或允许速度小于等于60km/h的区段,可使用小型工具进行作业。
4.2作业步骤和要点
4.2.1准备:①调查工作量:提前调查标划工作量,确认作业打磨部位、打磨量,并定出打磨范围做好标记。道岔转辙部分或可动心轨部分作业时通知电务人员到场配合;②检查机具:认真检查工机具、材料是否齐全,确认其处于良好状态,并拧紧松动的紧固件,检查打磨机械的燃油和润滑油,并试运转机械是否有杂音;③作业负责人确认具备上线作业条件。
4.2.2登记封锁:①驻站联络员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登记;②作业负责人确认命令无误,通知现场防护员做好防护后上线。
4.2.3打磨方法:作业前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①打磨时应均匀,缓和推进磨头,由高到低,由短到长,先重后轻,削高就低逐渐扩大打磨范围,砂轮要稳,吃力适当,打磨均匀,达到顺坡良好;②打磨机应不间断移动作业,防止接触时间过长,损伤打磨件;③严格控制磨削量,做到少打多检,确保作业质量;④道岔打磨时不得损坏相邻轨件及电务设备。
4.2.4清扫、扳动试验:①滑床板、钢轨及轨枕各部无铁屑;②道岔扳动灵活,表示良好。
4.2.5作业回检:作业负责人对当日作业地点轨距、钢轨光带、钢轨廓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合格及时返工,统计完成工作量,记录回检质量数据。
4.2.6开通线路:①作业负责人检查确认线路达到开通条件;②作业负责人确认无人员、机具、材料侵限;③驻站员确认轨道电路良好;④驻站联络员按规定登记申请开通线路。
5.质量标准
5.1打磨面宽度应符合要求
5.1.1轨顶纵向中心线两侧10mm区域为10mm,10mm~25mm区域为7mm,其余打磨区域为5mm。
5.1.2打磨平面宽度最大变化量,沿钢轨纵向100mm范围内应不大于打磨平面最大宽度的25%。
5.2钢轨、轨件顶面和工作边应平直,无肥边及明显凹凸波浪形。允许速度>120km/h线路作业验收允许误差小于0.3mm,速度≤120km/h线路作业验收允许误差小于0.5mm。
5.3钢轨光带的宽度应符合要求
5.3.1钢轨光带的宽度应为25mm~35mm。
5.3.2直线及曲线下股的钢轨接触光带位置居中。以轨顶中心线为基准,向钢轨内侧、外侧轨距角方向分别测量,光带宽度均应为12.5mm~17.5mm。
5.3.3曲线上股的钢轨接触光带位置略偏内。以轨顶中心线为基准,向钢轨内侧轨距角方向测量,光带宽度15mm~20mm;以轨顶中心线为基准,向钢轨外侧轨距角方向测量,光带宽度5mm~15mm。
5.4钢轨打磨面无连续发蓝带。
5.5钢轨廓形符合应要求
5.5.1轨头宽度方向-25mm~+25mm范围,打磨后实际廓形高与目标廓形偏差不超过+0.2~-0.2mm范围。
5.5.2轨头宽度方向 25mm 至轨距角侧边范围,打磨后实际廓形高与目标廓形偏差不超过+0.3~-0.6mm范围。
5.5.3廓形偏差采取对比分析方法。将实测廓形与目标廓形对齐:在 Y/Z 坐标系内以轨顶切线为基准(实测廓形不旋转),目标廓形与实测廓形轨顶在最高点上下对齐、在 Z-16 点左右对齐(如图1所示)。
6.安全要求
6.1严格执行《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营业线上线作业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各项要求,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
6.2严格落实上线作业防护避车制度,一旦发生防护员联络中断,防护员立即组织作业人员下道到安全处所避车,待恢复联络后,确认无车方可上道作业。
6.3作业人员上道作业或穿越线路,必须执行“手比、眼看、口呼”的规定。
6.4调查尖轨打磨范围及工作量并标注,道岔转辙部分或可动心轨部分无电务人员在场配合严禁作业,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严禁无皮带、防护罩和砂轮防护罩的情况下作业,且机具前方严禁站人,发现异响、异味及其它不正常现象立即停机检修。
6.5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严禁无皮带防护罩和砂轮防护罩的情况下作业,且机具前方严禁站人,发现异响、异味及其它不正常现象立即停机下道检修,打磨机应不间断移动作业,防止接触时间过长,损伤钢轨。
6.6道岔转辙部分或可动心轨部分注意道岔扳动,防止尖(心)轨夹伤,防止绝缘联电。
6.7工完料净场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