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项目
普速铁路线路钢轨拼装、锰钢整铸、贝氏体钢固定型辙叉打磨作业。
2.作业目的
普速铁路打磨道岔辙叉心轨、翼轨肥边,预防剥落掉块,延长辙叉使用寿命。
3.作业组织
3.1劳动组织:一般作业人数不少于4人。
3.2机具材料:钢轨廓形打磨机、史丹利打磨机、角磨机、发电机、60n廓形尺、尖基轨降低值测量尺、心轨翼轨磨耗测量仪、1m钢直尺、塞尺、发电机、清扫工具。
3.3防护方式:按规定设置驻站与现场防护。
3.4带班盯控:班组长及以上职务。
4.作业程序
4.1作业条件
此项作业需纳入维修天窗或集中修天窗。
4.2检查工具
4.2.1 确认整机各部件齐全良好。
4.2.2 确认内燃磨轨机燃油、润滑油充足。
4.2.3 确认电动磨轨机接头、插座、开关、电源线良好。
4.2.4.确认砂轮片良好。
4.2.5.接通电源或启动内燃机试运转,确认整机工作正常。
4.3打磨程序
4.3.1先翼轨后心轨。由于翼轨高于心轨,先打磨翼轨,可优先改善列车过岔时车轮对辙叉的冲击力,即使当日天窗点内不能打磨到位,对改善轮轨关系仍然有利。
4.3.2先外后内。先打磨翼轨轨顶面中心线外侧范围的轨顶廓形,后打磨顶面中心线内侧范围的轨顶廓形。翼轨顶面中心线内侧一般都会出现垂磨,比外侧顶面低,先打磨外侧,消除高的部分,才能更好的恢复整个断面廓形。
4.3.3先高后低。无论打磨道岔哪个部位,先打磨高点,才能循序渐进的恢复廓形,既提高效率又便于保证打磨质量,控制打磨,避免出现失误。
4.3.4先顶后边。先打磨辙叉顶面后打磨侧面。
4.3.5翼轨先直后曲。打磨翼轨时先打磨与直股相联的翼轨,后打磨与曲股相联的翼轨。一般来说,直股翼轨通过的车辆数量和速度都高,垂磨量大于曲股,轮轨关系差,冲击力也最大,必须优先打磨,改善轮轨关系。曲股翼轨过车相对较少,且速度低,垂磨少,对打磨要求相对较低,且对行车平稳性影响不大。
4.3.6辙叉心轨打磨先曲后直。由于心轨顶面是个整体,一般直股侧磨大于曲股侧垂磨,曲股侧高于直股侧,必须按照先高后低(先曲后直)的顺序进行打磨。
4.4质量回检
辙叉及护轨部分几何尺寸符合《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6.2.2条规定。辙叉状态符合《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9.5条有关规定。
5.质量标准
5.1作业标准
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严禁无皮带、防护罩和砂轮防护罩的情况下作业,且机具前方严禁站人。
5.2打磨标准
打磨时要做到接触轻、走行稳、往复快、用力匀,实时测量,调整打磨角度,避免停留时间过长,打磨超量,造成轨面发蓝。打磨时,要做到先外后内;先高后低;先顶后边;先翼轨后辙叉心,翼轨先直后曲,辙叉心先曲后直。特殊部位需要角磨机配合打磨。道岔部件廓形要与前后钢轨廓形保持一致。打磨过程中应反复测量打磨量。发现异响、异味及其它不正常现象立即停机检修。
钢轨、道岔部件及焊缝平直度不得大于0.3mm。辙叉轨距线内侧工作边应平直,无大于0.3mm的凹凸不平顺。轨距+3,-2mm。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大于1‰,其它线路不大于2‰(不含规定的递减率)。轮缘槽和辙叉表面无杂物灰尘。
6.安全要求
6.1 防护要求
6.1.1此项作业需纳入天窗作业,作业的防护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第378条~第380条、第385条~第390条规定执行,同时执行《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1条~第2.2.11条、第2.2.14条~第2.2.16条,《北京局集团公司工务上线作业安全防护相关规定》(京工函﹝2019﹞34号)和本单位营业线上线作业安全防护相关办法及规定。
6.1.2一旦发生防护员联络中断,防护员立即组织作业人员下道到安全处所避车,待恢复联络后,确认无车方可上道作业。
6.1.3作业人员上道作业或穿越线路,侵入邻线限界,必须执行“一停、二看、三通过”和“手比、眼看、口呼”的规定。
6.1.4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拉绳防护办法。
6.2作业安全
6.2.1注意防护员通报,邻线来车时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或及时下道避车。
6.2.2 人员下道避车时,将工具、材料随人移出限界以外。
6.2.3 使用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防止触电。打磨作业佩戴护目镜。
6.2.4 打磨机前方禁止站人,防止砂轮片破碎伤人。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