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轨距、支距调整
(一)扣件系统具有-8~+4mm轨距调整量,通过调整轨距块可实现-2~+4mm 的轨距调整,附以缓冲调距块的调边可实现-8~+4mm的轨距调整,调整无需备件。
轨距块及缓冲调距块号码配置表
单股钢轨位置 | 钢轨外侧 | 钢轨内侧 | ||||
缓冲轨距块 | 轨距块 | 轨距块 | 缓冲轨距块 | |||
外侧 | 内侧 | 外侧 | 内侧 | |||
+2 | 6 | 9 | 12 | 9 | 6 | 9 |
+1 | 6 | 9 | 11 | 10 | 6 | 9 |
0 | 6 | 9 | 10 | 11 | 6 | 9 |
-1 | 6 | 9 | 9 | 12 | 6 | 9 |
-2 | 9 | 6 | 11 | 10 | 9 | 6 |
-3 | 9 | 6 | 10 | 11 | 9 | 6 |
-4 | 9 | 6 | 9 | 12 | 9 | 6 |
(二)对滑床板和护轨垫板,由于钢轨一侧采用弹性夹扣压基本轨,为滑床板,无轨距块,不能通过钢轨另一侧与铁垫板挡肩间的轨距块进行钢轨左右位置的调整,只能通过更换不同号码的缓冲调距块移动滑床板和护轨垫板来进行轨距调整。
滑床板和护轨垫板处缓冲调距块具体配置表
单股钢轨位置 | 钢轨内侧 | 钢轨外侧 | ||
缓冲轨距块 | 缓冲轨距块 | |||
外侧 | 内侧 | 外侧 | 内侧 | |
+2 | 4 | 11 | 4 | 11 |
+1 | 5 | 10 | 5 | 10 |
0 | 6 | 9 | 6 | 9 |
-1 | 7 | 8 | 7 | 8 |
-2 | 8 | 7 | 8 | 7 |
-3 | 9 | 6 | 9 | 6 |
-4 | 10 | 5 | 10 | 5 |
(三)缓冲调距块初始配置6-9型、轨距块的初始配置为9-11(钢轨外侧)、 10-12号(钢轨内侧),钢轨内外侧的定义、缓冲调距块、轨距块初始安装位置如下图所示。
(四)垫板孔中心与螺栓中心不重合,偏离1.5mm。
(五)轨距块分为 9-11 、 10-12两种型号,用于调整钢轨左右位置。
(六)缓冲调距块分为4-11、5-10、6-9、7-8四种型号,用于调整垫板位置。
(七)通过更换不同型号钢轨两侧轨距块来调整支距垫板处支距,对于其他部位支距,还可以辅助以缓冲调距块进行调整。18号道岔导曲线及辙叉支距测量位置如下图所示。
18号道岔导曲线及辙叉支距表
点号 | 距直基本轨跟端距离Xi(mm) | 导曲线支距yi(mm) |
1 | 0 | 231.6 |
2 | 2000 | 273.5 |
3 | 4000 | 318.9 |
4 | 6000 | 367.9 |
5 | 8000 | 420.6 |
6 | 10000 | 477 |
7 | 12000 | 536.9 |
8 | 14000 | 600.6 |
9 | 16000 | 667.8 |
10 | 18000 | 738.7 |
11 | 20000 | 813.2 |
12 | 22000 | 891.4 |
13 | 24000 | 973.2 |
14 | 26000 | 1058.7 |
15 | 28000 | 1147.8 |
16 | 30000 | 1240.5 |
17 | 31000 | 1288.3 |
18 | 32000 | 1336.9 |
19 | 33000 | 1386.5 |
20 | 34000 | 1437 |
21 | 35000 | 1488.4 |
22 | 36000 | 1540.7 |
23 | 37000 | 1593.9 |
24 | 38000 | 1648 |
25 | 39000 | 1703 |
26 | 40000 | 1758.6 |
27 | 41000 | 1814.1 |
28 | 42000 | 1869.7 |
29 | 43000 | 1925.3 |
30 | 44000 | 1980.8 |
31 | 45000 | 2036.4 |
32 | 45593 | 2068.5 |
二.高低和水平调整
(一)混凝土浇筑前,通过调整竖向支撑限位装置的螺杆位置调整轨枕的竖向位置,进而实现钢轨上下位置的调整,使得钢轨高低和道岔水平符合要求;混凝土浇筑后,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调高垫板,实现钢轨上下位置的调整,使得钢轨高低和道岔水平符合要求。
(二)需要调整个别扣件位置钢轨的高低时(如轨枕平直度不符要求引起水平超限时),可以采用更换调高垫板的方式。
(三)扣件系统能够实现的道岔钢轨高低调整量为-4~+26mm ,调高通过在弹性铁垫板下加入调高垫板进行调整。
(四)调高垫板分为 1、2、5、8mm 四种厚度,用以调整钢轨高低位置。
(五)垫板螺栓分为A、B两种型号,正常安装时采用A型,调高量大于15mm 时采用B型。
三.轨向调整
(一)有砟轨道直上股轨向的调整以调换轨距块和缓冲调距块实现。
(二)直下股钢轨的轨向通过调换轨距块和缓冲调距块控制轨距实现。
(三)曲上股钢轨轨向通过调换轨距块或缓冲调距块控制支距实现。
(四)曲下股钢轨轨向通过调换轨距块和缓冲调距块控制轨距实现。
四.密贴和间隔调整
(一)通过增减顶铁调整片,调整尖轨、心轨顶铁间隙,并同时与调整轨距、支距相结合,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
(二)结合道岔高低、水平的调整,使尖轨或可动心轨轨底应与台板间隙不超标。
(三)调整限位器位置使两侧的间隙值对称均匀并满足技术要求。
(四)轨撑的顶铁应与翼轨轨头下颚密贴。
(五)通过调整扣件使尖轨跟端支距、辙叉趾跟端开口、护轨轮缘槽宽度、查照间隔满足要求。
(六)道岔密贴检查器设置位置。
文章来源:本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