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无砟轨道结构型式,采用铁科院研发的WJ-7型扣件。采用轨排框架法工法施工可以提高过程控制精度等级,具有程序化施工、方便管理精度控制和加快工程进度的特点。其成套工装设备主要有:双梁型组合轨道排架(或单梁型组合轨道排架),龙门吊,移动式组装平台,轨排架吊具等。通过配备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采用配套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标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措施,提高了测量控制精度和道床板施工质量;施工过程控制、换铺长钢轨和应力放散和线路锁定的检测表明,轨道的结构形位都满足了验标要求,并实现了“提高一级精度控制”的目标。本工法的无砟轨道控制理念、措施,以及轨道排架组装技术、轨道精度控制技术、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工艺都具有方便控制施工质量和提高工效的效果,便于程序化、规范化操作和管理。
二、工法特点
1、轨排框架集成化程度高,通过制定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过程控制容易实现了“提高一级精度控制”的目标。
2、可以使用高效率的粗调测量系统进行轨排框架粗调,然后用总结出的检测小车测量工艺进行精调和复测,提高了施工过程中轨道调整速度和控制精度。
3、将轨排框架做为工具用于现场组装轨排,集成化性能好,在施工区外一次完成轨排枕距、轨距、线形的工厂化调整固定;排架及其支撑系统使轨距、中线、水平、轨面高低、三角坑均可精确控制;轨排组装、吊运、定位机械化,混凝土运输灌注等全作业过程为平行流水式,施工程序容易掌握、各工序衔接紧凑有序,环境污染小,安全性好,利于工序质量控制和现场施工管理。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普通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施工,特别适合于成区段高精度的无砟轨道铺设,尤其是长大隧道和隧道群的无砟轨道施工。其中的双梁型组合轨道排架适用范围是直线和R≥2000m的大半径曲线更有优势,单梁型组合轨道排架在小半径曲线地段适应更强。
四、工艺原理
1、根据偏差逐步消除的原则,轨排框架调整分为准确就位、粗调和精调三个工步;准确就位目的是减少粗调工作量、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和减少排架的变形;粗调目的是使轨道分级逐步接近设计位置,精调目的是使轨道结构达到精确的三维定位、整体趋于均匀和平顺。
2、在工厂精确加工轨排框架,轨道调整、固定系统由排架螺柱支腿和轨向锁定器完成,调整机构采用螺纹无级调整;螺柱支腿调整轨道排架高低、水平,轨向锁定器调整轨道排架横向和固定;配属专用制式吊具的龙门吊吊铺排架,粗调测量系统控制粗调、轨道检测小车控制精调和固定轨道,泵送混凝土入模,道床板施工采取二次振捣工艺、多次抹面收光、分阶段养护等综合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减少表面裂纹。
3、综合直线地段的长度、曲线半径大小、轨道排架加工精度、就位操作难易,以及所计算的曲线段矢量差值、相邻轨枕间距的内外侧弧形差值、枕内外侧弧形累计差值来选择每榀轨排架长度和排架的类型。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过程控制标准
(一)工艺流程
轨排框架长度一般为6.25米,配属2台相应的龙门吊,设置临时轨枕堆放场和轨排组装平台,合理选择运输通道;首先在有资质和经验的工厂内按照精度要求制作轨排框架,检验、编号、建档;轨排框架运到施工现场,再按照档案编号逐一检查验收,并当作工装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1。
(二)过程控制标准
1、轨排框架技术参数
A 、轨道排架轨距1435±0.5mm,顺坡率<0.5%。
B、轨底坡坡度1:40±2。
C、排架长度6240±1mm,方正度<1mm。
D、相邻轨枕定位间距625±1mm。
E、钢轨直线度及平面度<0.5mm/m,钢轨高度偏差<0.3mm。
F、接头钢轨错牙≤0.5mm。
G、中心标必须以两钢轨对称偏差<0.2mm。
2、轨枕验收
按照技术条件要求,安排专人检查验收和保管,,检查轨枕,填写检查记录,及时标志清理不合格品。
3、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制定了便于过程控制的轨道排架调整精度参考值
A、就位精度:高程-10~0mm,中心±10mm;
B、粗调精度:高程-2~0mm,中心±2mm;
C、精调后支撑点处的精度:高程-0.5~+0.5mm,中心±0.5mm;
D、精调后轨道全面复测精度:高程-1.0~+1.0mm,中心±0.5mm;
E、搭接段的两次设站数据最大差值:高程-1.5~+1.5mm,中心±0.8mm;
F、线间距:+2~+5mm;
4、平整度:用1m靠尺检查在2mm以内;
5、相互绝缘的钢筋之间电阻达到2M欧姆以上;
6、外形美观、整齐,无蜂窝麻面。
六、主要施工方法及检测检验方法
(一)施工准备
主要包括:施工设备准备、测量准备、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隧道结构的综合性检查以及其它技术准备工作,如:底板高程、坡度、混凝土浮浆凿毛清理、控制网测量、线路拟合、隧道底结构沉降变形和轨轨条件评估等。
1、施工设备准备
本工法的主要施工设备有:轨排框架、专用龙门吊、移动组装平台、专用吊具、纵横向模板和轨距棱镜分中尺等。选择的设备精度和功能要满足过程控制精度要求。
(1)轨排框架的部件主要有:托梁、工具轨(60Kg/m钢轨线上一级轨)、定位夹板、楔形夹板、调整夹板、双块式轨枕定位标、中心标、螺柱支腿和轨向锁定器等。螺柱支腿作用是进行轨道排架的高低、水平的调整;轨向锁定器作用是进行轨道排架的横向调整和固定。
(2)专用龙门吊:行走机构采用变频技术实现快速行走、慢速准确安装排架。电动葫芦选用MD双速,实现快速起吊、慢速准确定位。
(3)移动组装平台:功能是完成轨枕定位和轨排组装。
(4)吊具:起吊轨排的专用吊具具有保持轨排几何结构不变形和灵活就位的功能,由钢桁架、钢轨夹紧机构、轨排移动调整机构等组成;装卸轨枕的专用吊具具有避免轨枕变形的功能,每次可起吊5根轨枕。
(5)轨距棱镜分中尺:为提高粗调精度和工效,设计了方便操作的轨距棱镜分中尺(见图2)。
2、测量准备
①在无砟轨道施工前,首先对铁路全线测量,提供精密控制测量水准点成果表、CPI级GPS基础控制网坐标成果表、CPⅡ级线路控制网坐标成果表,施工单位完成成果的复核校对,并报设计院确认。
②设计单位对线路进行平面和高程点拟合,施工单位复核校对,设计院确认。
③完成CPⅢ控制网的布设,提交成果表,并经复核校对确认,为铺设无砟轨道提供控制基准。
④选择性能稳定、测量精度满足控制目标的测量设备。
3、混凝土底板验收
进行道床板施工前,按照铁路客运专线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规定的项目,对隧道底板进行检查、全面整理、验收,确保满足无砟轨道铺设的结构要求。
4、结构沉降变形和铺轨条件评估
由建设、设计、咨询、施工和监理单位共同对隧道底结构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和铺轨条件分析评估,确认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5、轨道中线标点测设
以全线测量设定的CPⅢ控制网为基准,进行左右线的轨道中线标点测设,每6.25m一处,钢钉做点,白油漆标识,横向弹线导向,目的是引导轨排框架准确就位。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至少提前2个月按照耐久性混凝土和泵送150~200米的距离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完成各项指标的试验。
7、轨道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对相关人员进行无砟轨道施工系统性、测量专项培训,向现场技术、质检和施工人员进行各项工作施工程序、技术要点、质量标准、控制措施的交底,以及质量记录、关键施工设备及新型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验证等;培训合格的人员才允许上岗作业。
8、模拟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现场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对重要工序、设备精度的工艺验证,熟悉设备、完善工艺、验证施工组织方案。
9、对工艺性试验进行分析、总结和提高,统一认识,规范作业程序和标准。
10、进行双线200~400米的施工先行段施工,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完善和固定每道工序的技术、质量和作业时间标准。
(二)主要施工工序和质量控制
1、轨枕存放和运输
平板车运输,集中场地堆放,存放层高不超过5层;龙门吊或汽车吊装卸配属专用吊具装卸轨枕。
2、轨排组装和运输
每个工作面设2个移动组装平台和多个轨排存放场;组装好的轨排,存放待用。
⑴轨排组装
在组装平台上完成组装轨排。人工配合机械通过台架定位座、轨排架对位钢板精确调整和固定轨排。将双块式轨枕顺序摆放到组装平台上,按铺设的要求轨枕间距分开,龙门吊吊起排架移动至组装平台上方,正确对位,将轨枕固定在轨道排架上。
方法:A、吊装,将堆放在隧道内的待用轨枕用专用龙门吊吊放在轨排组装平台上的轨枕槽上(每次起吊5根轨枕),吊装时需低速起吊、运行。B、匀枕,按照组装平台上轨枕块的定位线匀枕,并对轨枕表面进行清理。C、为节省轨排组装时间,要再次检查调整轨枕块位置。D、上轨道排架,人工配合龙门吊,将轨道排架扣件螺栓孔位置与轨枕上螺栓孔位置对齐,平稳、缓慢地将排架放置于轨枕上。E、复查轨枕位置并上扣件。安装扣件注意事项:①安装前检查螺栓孔内是否有杂物,螺栓螺纹上是否有砂粒等,螺纹涂抹专用油脂;②将螺栓旋入螺栓孔内,用手试拧螺栓,看是否能顺利旋进,若出现卡住现象,则调整后重新对准、旋入;③专用扳手按照扭矩要求上紧螺栓,扣件与轨枕顶、钢轨底必须密贴。F、复查此轨排的螺栓安装质量及轨枕间距。
⑵轨排运输
龙门吊吊起组装好的轨排(少于3层)用用特制的平板车(能确保运输过程中无法恢复性变形小于0.1㎜)运至预定地点进行定位铺设。
3、安装底层钢筋
根据全站仪放样点,在底板顶面上用钢卷尺量出底层钢筋间距,粉笔标记;按梅花型布置预制好的砼垫块;布置纵、横向钢筋,安装绝缘卡子和绝缘扎丝固定。
4、轨排架就位
平板车运送组装好的轨排到现场后,龙门吊按照轨排位置依次布设(见图3),根据测设的底板轨道中心点位,水沟侧壁标注点、弹线以及仪器测量控制,用龙门吊低速档位,使轨排架准确就位,在轨排落至道床底板前,螺柱支腿加套PVC管。误差控制在高程-10~0mm、中线±10mm。充分利用相邻的两轨排轨枕间距允许误差范围,调整轨缝。
图3 龙门吊吊轨排就位
5、粗调
配属TCA1201全站仪和测量手簿,使用轨道排架横向、竖向调整机构完成轨排的粗调工作;粗调完成后,相邻两排架间用夹板联结,接头螺栓按1—3—4—2顺序拧紧。调整原则以先中线后水平的顺序循环进行;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观测附近4个固定在隧道边墙上的棱镜确定坐标。粗调后的轨道位置误差控制在高程-2~0mm、中线±2mm。
6、安装剩余钢筋及电阻测试
(1)轨道粗调工序完成后,进行道床板上层纵横向、架立钢筋及接地钢筋安装。
(2)接地端子安装。接地端子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道床两侧接地钢筋上。
(3)绝缘电阻测试。首先通过目测检查每处钢筋的搭接接触情况,目测绝缘卡安装是否良好,有无脱落现象;然后用手摇的兆欧表进一步测量钢筋间的绝缘数据,相互绝缘的钢筋之间电阻必须达到2M以上。
7、模板安装
该工序在轨道粗调结束后、精调结束之前完成,首先安装横向沥青木板、固定,再安装定制钢模板,模板内侧、外侧通过膨胀螺栓等支撑固定。
8、精调
配属TCA2003全站仪、无砟轨道专业精调检测小车,采取定点测量模式对排架的三对支撑点位测量,根据实时显示对应点处的轨道位置、设计位置、位置偏差及调轨方向,指导现场的调轨作业。精调后支撑点处的轨道位置误差控制在中线±0.5mm,高程-0.5~0mm,水平0.5mm。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前再次对每根轨枕处对应的轨道进行复测。
(1)步骤
A、确定全站仪坐标。每工作面配备1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固定在隧道边墙上的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改变测站位置,至少要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6个控制点。
B、测量轨道数据。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
C、反馈信息。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误差值将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D、调整中线。采用双头调节扳手,左右同时调整轨向锁定器。
E、调整高程。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高度尽量往上调整,不下调。
(2)方法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总结出了轨道检测小车“定点定位,两点一线,由远及近,顺序进行”的使用原则,和据“测点距离、平差精度、同测点的测量绝对偏差值”来综合判断测量数据精度的方法。
A、步骤:轨检小车放置在轨排架上,在轨排架支撑柱处停放小车,拧紧刹车;全站仪精确照准轨检小车上的棱镜,使用全站仪精测模式测量出轨检小车的几何定位情况,轨检小车内的传感器计算出轨道定位的几何偏差;调整轨排架。
B、精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见图4)而言,精调顺序为:1→3→1→2→3→2→3→4→5→3→4→6→4→5→6→5→6
C、顺接过渡方法:以两个设站区间(见图5)为例。相邻设站点间隔60m,精调测量区间为距设站点第10~80m范围,每两个设站点之间各留有10m的顺接段和顺接过渡段。
原理:
①因使用了不同的CPⅢ控制点,全站仪设站测量平差的精度也有所不同,对过渡段的三个点使用不同的设站进行测量的时候,所得到的轨道偏差数据有所不同;
②因为同点位,不同设站点测量得到的数据不同,为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需要对顺接段后的测点进行顺接过渡处理;
③顺接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同两设站点测量的同测点绝对偏差值大小有关,根据测量偏差值的大小来确定顺接过渡段的长度,测量偏差量越大,过渡段段设置长度越长,一般可取4~10m(图中以10m为例)。
顺接过渡方法:
一般来讲,在CPⅢ点精度、设站精度、全站仪精度、轨检小车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两设站点测量同测点的绝对偏差值不会大于2mm;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不大于2mm时,不必进行调整;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大于2mm时,则需要检查设站点1和设站点2的设站精度,如设站精度没有问题,则需要对CPⅢ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保CPⅢ点的整体精度;过渡段从顺接段后的第一个轨排架开始,依次比上一个轨排架偏差0.5mm,直到绝对偏差约为零为止(见图6,图中以偏差值0.5 mm为例)。
9、润滑调整轴和模板内面预处理
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和最终线形调整之前,对调整轴润滑至少25cm,对侧面模板内面使用模板油进行处理。
10、混凝土浇注前的表面清洁
在混凝土浇注的位置,整个区域预先用高压设备彻底冲洗干净。
11、线路最终精确检测
这是很关键的检查程序,通过复测检查看最终轨道位置能否达到规范要求,决定是否可以进入混凝土浇注工序。
12、混凝土浇注
(1)浇注方法
混凝土采用隧道外集中拌合、运输车运送、配置软管泵送混凝土,使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人工收面的施工方法。为保证轨枕下混凝土的密实,在混凝土初凝前采取二次振捣措施以加强混凝土密实。
(2)施工技术要点
A、为了达到较佳的结合,在浇注之前用水湿润轨枕。
B、必须在整个浇注过程中保证混凝土品质恒定,每车运送的混凝土坍落度应处于设计范围内。
C、在混凝土浇注前,使用防护罩保护钢轨及轨枕不被混凝土污染。
D、施工时严格按混凝土顺序浇注原则,即混凝土保持从起始端一个轨枕的浇注口浇注,振捣密实后移至下一个轨枕浇注口。
E、混凝土振捣使用高频率振捣棒振动。表面使用木抹抹平顺。
F、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捣固棒接触轨排与支撑架,插点布置应均匀,不漏振。同时应注意轨排几何状态的变化,保证轨排、模板、支撑架的稳定牢固,如有变位,立即停止浇注和振捣,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调整工作。
G、道床板混凝土灌注密实后,表面需抹面整平,抹面形成设计的横向排水坡,在抹面的同时清理钢轨、轨枕、扣件和支撑架等表面的灰浆,收光抹面分3~4次进行,在混凝土终凝前压光。
H、逐根轨枕检查轨底与复合橡胶垫板是否密贴,防止因扣件组装质量问题产生误差传递、导致轨道不平顺。
I、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整体拆除轨道排架,在未达到设计强度70%前,严禁在道床上行车和碰撞轨枕。
13、轨道排架的拆除和配件清理
为避免混凝土粘牢螺柱支腿,当道床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首先顺序旋升螺柱支腿1~2mm;然后松开轨道扣件,按照拆除顺序拆除排架,拆卸模板,最后经过确认扣件全部松开后,龙门吊吊起排架运至轨排组装区清理待用,进入下一循环施工。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拆卸的模板、排架及配件等用毛刷进行清洁处理,配件集中储存在集装筐中,备下次使用。在浇注混凝土间隙,利用随车吊,将纵、横向模板和钢轨等材料从后方倒运至前方。
14、后续工作
(1)混凝土养护
初期养护采用喷雾器雾化方式;拆除轨道排架后养护采用土工布覆盖喷水保湿方式。
(2)填塞螺杆孔和修整混凝土
在取出调整装置之后,调整轴的空孔使用高标号无收缩混凝土砂浆进行灌注;在拆除轨道排架后对道床板整体外观进行检查整理。
七、主要材料与机具设备
机具设备型号及数量需综合考虑设置工作面的多少及每施工段长度确定。一般条件下双线同时施工时,一个工作面的机具设备配备可参见表1。
表1 主要施工机具和质量检测设备
序号 | 机具或材料名称 | 规格或型号 | 单位 | 用量 | 用 途 | 备注 |
一 | 施工机械设备 | |||||
1 | 龙门吊 | 5T/跨度 10.6 m | 台 | 1 | 安放轨排架及配合拆卸等 | 双线,走行轨道布设在两侧;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选用MD双速电动葫芦,FRN型变频设备 |
2 | 龙门吊 | 10T/跨度 10.6 m | 台 | 1 | 吊装轨枕,组装轨排 | 双线,走行轨道布设在两侧 |
3 | 龙门吊走行钢轨 | 钢轨38kg/m | m | 1000 | 龙门吊行走钢轨 | 组装轨排区300m,铺设轨排区700m |
4 | 龙门吊走行短枕木 | 枕木(80cm长) | 根 | 2000 | 龙门吊走行枕木,普通枕木 | 枕木按照0.5m间距 |
5 | 轨排框架 | 双梁250型,长6.23m或单梁型 | 榀 | 44 | 工厂化调整、固定轨排枕距、轨距、线形的胎具 | 带调整功能,单线100m为16榀,考虑超前搭接和备用。 |
6 | 移动式组装平台 | 700×280×50cm | 个 | 2 | 精确按照无砟轨道铺轨要求定位轨枕并组装轨排 | 平台平面要求钢板制作。作为轨排组装的工作平台 |
7 | 轨排架吊具 | 250型 | 套 | 2 | 与龙门吊组合使用 | 要求刚度好,整体性好,无变形 |
8 | 轨枕吊具 | 250型 | 套 | 2 | 用于吊装轨枕、组装轨排 | |
9 | 卸枕装置 | 250型 | 套 | 1 | 轨枕卸车使用 | |
10 | 平板运输车 | 8T | 辆 | 2 | 运输钢筋、轨排 | 设备改装 |
11 | 插入式振捣器 | 高频 | 个 | 5 | 捣固混凝土 | |
11 | 混凝土搅拌站 | 1000型 | 套 | 1 | 搅拌混凝土 | |
12 | 混凝土罐车 | 6m3 | 辆 | 3 | 运输混凝土 | |
13 | 砼输送泵 | 60 m3/h | 套 | 1 | 泵送砼至砼浇筑区 | 含配套输送管道200m、软管等 |
二 | 测量试验仪器 | |||||
1 | 轨道精测小车 | GEDO轨检仪 | 套 | 1 | 轨道测量精调定位 | 厂家:德国,含平差软件 |
2 | 全站仪 | TCA2003 | 套 | 1 | 轨道测量精确定位,辅助轨道小车测量仪器 | 全站仪配套设备齐全(与精测小车所含全站仪配套) |
3 | 全站仪 | TCA1201, | 套 | 1 | 粗调使用 | 全站仪配套设备齐全 |
4 | 电子数显水准仪 | 徕卡 | 套 | 1 | 高程测量 | |
5 | 测量平差软件 | gl-survey软件或功能类似的中文软件 | 套 | 1 | 含平面坐标平差软件、高程水准平差软件 | CPⅢ复测用。 |
6 | 反射棱镜及支座 | CPⅢ | 组 | 1 | 专用棱镜反射器, | 20套为1组(含备用件) |
7 | 点标识 | CPⅢ | 个 | 20 | 与CPⅢ反射棱镜及支座配套使用 | 与反射棱镜及支座配套使用 |
8 | M8内部螺纹并有头的 墙体螺栓 |
个 | 250 | 布设CPⅢ需要(标准工程配件) | 每60m一对(2个),全隧道共计250个 | |
9 | 测量、检验专用尺具 | 套 | 2 | 各种短铟钢尺、万能道尺、三角板弦线、钢尺、检测尺、木方尺等 | ||
10 | 万能道尺 | 把 | 4 | 检测、调整轨排 | ||
11 | 坍落度筒 | 套 | 2 |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 | 拌合站和混凝土灌注现场各1个 | |
12 | 欧姆表 | ZC25B-4 | 个 | 2 | 测试钢筋电阻绝缘 | 手摇兆欧表,可产生500V电压,击穿铁锈,量程500M以上 |
八、劳力组织
每个工作面的技术和作业人员配属情况见表2。
表2 劳动力组织表
序号 | 工作内容 | 人员配备 | 备注 | ||
小计(人) | 分工种配备 | 机械配备 | 其它 | ||
1 | 轨枕检查验收 | 2 | 验收工2人 | 质检1人 | |
2 | 轨枕吊卸和管理 | 5 | 汽车吊司机1人、指挥1人、配合2人、保管1人 | 汽车吊1台 | |
3 | 底板清理凿毛 | 8 | 杂工8人 | 质检1人 | |
4 | 道床板钢筋加工和绑扎 | 26 | 钢筋工26人 | ||
5 |
轨排组装,
拆除、运送排架 |
6 | 龙门吊司机2人、指挥1人、配合2人、保管1人 | 龙门吊(含吊具2个)1台、组装平台2个 | 质检1人 |
23 | 运输车司机3人、匀枕8人、上扣件10人、轨排运送配合2人 | 运输平车2辆 | |||
6 | 混凝土生产 |
9 |
操作工2人、试验1人 | 拌合站1套 | |
司机3人 | 运送罐车3辆 | ||||
司机2人,配合上料1人 | 装载机2辆 | ||||
7 | 轨排架立,粗调,
钢轨顶面清理、刷油 |
15 | 司机1人、配合2人、调整10人、测量2人 | 龙门吊(含吊具6个)1台 | 质检1人 |
8 | 轨排精调 | 12 | 全站仪2人、电脑1人、配合测量5人、调整4人 | 质检2人 | |
9 | 混凝土灌注,
排架清理、拆除、运送 |
23 | 指挥2人、混凝土工12人、配合2人、试验1人、抹面6人 | 龙门吊1台、防护罩20套、振捣器4套 | |
10 | 模板工程 | 8 | 模板工8人 | 模板 | 质检1人 |
11 | 混凝土养护 | 2 | 杂工2人 | ||
12 | 其它人员 | 12 | 现场指挥协调2人,技术员4人,安全员2人,电工2人,材料员2人 | ||
合计 | 158 | ||||
说明 | 1、该人员安排为1个施工队的人员部署,共计158人(含质检人员7人);
2、隧道内两台龙门吊根据作业工序不同,分别进行安放轨排、配合吊装模板和轨排架拆卸作业。 |
九、质量控制
(一)质量标准
1、轨排框架技术参数
A 、轨道排架轨距1435±0.5mm,顺坡率<0.5%。
B、轨底坡坡度1:40±2。
C、排架长度6240±1mm,方正度<1mm。
D、相邻轨枕定位间距625±1mm。
E、钢轨直线度及平面度<0.5mm/m,钢轨高度偏差<0.3mm。
F、接头钢轨错牙≤0.5mm。
G、中心标必须以两钢轨对称偏差<0.2mm。
2、轨枕验收
按照技术条件要求,安排专人检查验收和保管,,检查轨枕,填写检查记录,及时标志清理不合格品。
3、精度要求
(1)最终无砟轨道铺设精度见表3
表3 无砟轨道铺设精度表
速度(km/h) | 高低 | 轨向 | 水平 | 扭曲 | 轨距 | |
200 | 幅值(mm | 2 | 2 | 2 | +1 -2 | |
弦长(m) | 10 | |||||
200<v≤250 | 幅值(mm | 2 | 2 | 1 | ±1 | |
弦长(m) | 10 | |||||
250<v≤350 | 幅值(mm | 2 | 2 | 1 | 2 | ±1 |
弦长(m) | 10 |
(2)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制定了便于过程控制的轨道排架调整精度参考值
A、就位精度:高程-10~0mm,中心±10mm;
B、粗调精度:高程-2~0mm,中心±2mm;
C、精调后支撑点处的精度:高程-0.5~+0.5mm,中心±0.5mm;
D、精调后轨道全面复测精度:高程-1.0~+1.0mm,中心±0.5mm;
E、搭接段的两次设站数据最大差值:高程-1.5~+1.5mm,中心±0.8mm;
F、线间距:+2~+5mm;
4、平整度:用1m靠尺检查在2mm以内;
5、相互绝缘的钢筋之间电阻达到2M欧姆以上;
6、外形美观、整齐,无蜂窝麻面。
(二)质量保证措施
1、由于无砟轨道技术、质量控制点多,关联性强,精度要求高,综合性和系统性强,因此,选用具有施工经验和经历的专业化技能队伍是保证无砟轨道工程质量一个重要前提。
2、引入的CPIII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高精度的绝对定位测量控制手段与以往的铁路建设测量理念不同,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方法的掌握和数据结果的综合评判等。
3、抓好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整体道床板混凝土拌制、浇注、振捣、抹面和养护质量。
4、精调好轨道后,尽早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超过24小时,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检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调整。
5、现场应安排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负责全面工作,包括技术、测量、试验、物资设备等。
6、有力的现场技术和组织管理是稳定程序化、规范化作业和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严禁使用钢丝绳直接吊运轨道组合排架。
2、在拆除时轨道排架必须仔细检查锚固螺栓是否全部拆除,确认所有扣件松开后方可起吊。
3、施工前根据质量控制需要设置检测机构,并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所有检测设备必须在使用前校验并鉴定。
4、为保证测量精度和相互校核,上一循环的最后一榀轨道排架暂不拆除、与下一循环的轨道排架顺联和固定。
5、全站仪和轨道检测小车定期检校,检测小车的轨距、水平指标须每工班检核确定是否需要调整。
6、曲线段施工时,按照线路中心线进行总体曲线布枕,每轨排架(6.25m)直线就位,6.25m长度范围内以直代曲,选择第2、9根轨枕块处(即前后两个调整螺栓处)为粗调、精调时线路中心线对中零点位置;同时,为满足更高精度测量要求,采取的相应措施为①设站精度相应地提高;②每站测设的有效范围减小,曲线段最佳距离为第20~60m;③精调时,需适当增加轨排调整次数。
7、在工作面狭窄的隧道内施工,必须加强调度指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先检查机械设备各系统运行是否正常,若有异常,不可强行启动施工;对拌和站、电力使用等建立必要的应急预案。
十、效益分析
1、操作工人容易掌握,现场施工管理易于控制,全作业过程为平行流水式。
2、作业精度高:采用本工法,施工精度可以提高一级进行控制。
3、施工进度快:施工中粗调、精调及混凝土灌注三道工序连续循环进行,一组轨道排架每工作面的平均日进度指标为直线单线100~150米,曲线单线90~130米,最高达到210米。
4、经济效益分析:轨道组合排架精度高、刚度大,可循环使用,特别是平顺性要求特别高的轨道按本工法施工可提前投入运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综合人力、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对于双线6000米无砟轨道来说,使用本工法较简易工具轨法施工节约20万元左右,较配备粗调机等设备的施工工法节约600万元左右。
十一、环保措施
本工法以机械作业为主,龙门吊走行和起吊有快速、慢速两个挡位,轨枕装卸和轨排的起吊、铺设使用专用调具,方便操作,安全可靠,节省能源,无环境污染。
施工现场主要有混凝土生产区、钢筋加工区、轨枕堆放和轨排组装区、轨排铺设和粗调工作区、轨排精调固定区、混凝土浇筑区、检查整理和养护区等区。对各区的布设位置、间隔都作了科学合理的安排,混凝土生产区单独设置,既能减少施工干扰,又能使平行流水作业不间断,对环境污染少,便于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1、采用泵送混凝土方法时,使用专门器具将砂浆和多余的混凝土运出工作面。
2、及时将扣配件和轨排框架上清理出来的杂物归类处理。
文章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
方案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