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有砟轨道道岔的铺设施工。
2.作业准备
道岔施工前,应取得线下施工单位线路测量资料、基桩和水准点,并对路基面进行检查,并对岔区控制测量进行复测,形成交接资料。
3.技术要求
3.1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道岔应在无缝线路固定区,岔内钢轨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无缝道岔应按设计规定的锁定轨温范围进行锁定焊接。焊连及锁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始终保持限位器子、母块位置居中,尖轨方正。
3.3道岔运输和铺设过程中,应注意对路基基床表层及预铺道床的保护。道岔的装卸中 岔枕、道岔组件及箱装零配件,应按规定使用起重机械装卸。起吊时绳索吊点应布置在工件重心的两侧,禁止单点起吊长大组件,保证道岔部件不变形。卸下的岔枕、道岔主要部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并防止岔枕预埋套管内进入杂物。
3.4底砟压实度、密度、厚度、碴面平整度应经技术人员检测合格,道岔前后30m范围应做好顺坡并碾压。
3.5道岔应采用专用机械铺设法或换铺法进行铺设。安装转辙装置时,工务、电务应配合施工。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道岔的铺设分正线高速道岔铺设和站线普通道岔铺设。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站线普通有缝道岔采用现场拼装铺设法。
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原位换铺法”,主要采用轨道车、平板车等设备完成铺设,即铺轨到达岔位前,分层碾压、平整道床,铺轨到达后岔位用临时轨节过渡(临时轨节轨料在铺轨到达前采用汽车运送至车站待铺岔位),火车运输道岔岔料,利用施工间隙,拆除临时线路,直接在原岔位铺设道岔。
“现场预铺插入法”即在有预铺条件的地段,道岔区先用临时轨道过渡,并进行上砟整道。在高速道岔施工前,在道岔一侧或附近搭设高速道岔的预铺台位,利用轨道吊配合卸料和组装道岔,检查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然后进行道岔内部焊接,拆除临时轨排,摊平道砟,利用滑轨和滚筒将道岔横移(纵移)滑入岔区,补充道砟进行整道,检查并精调道岔,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要求,最后进行道岔与两端长钢轨之间的锁定焊接,从而完成有砟道岔的铺设。
4.2 施工工艺流程
4.2.1无缝道岔铺设工艺流程
无缝道岔铺设工艺流程(见图1)
4.2.2站线普通道岔铺设工艺流程
站线普通道岔铺设工艺流程(见图2)
5.施工要求
5.1正线高速道岔铺设
5.1.1 精确定位
铺岔前应复核岔位桩、边桩。对于岔尾相连的两组正线道岔必须联测,精确定出岔位。
5.1.2 摊铺道床
大号码的道岔,人工起道、捣固道床,不仅费力,而且不能保证道床密实和道岔平顺。如果用道岔捣固机起道150mm,其捣镐亦不能在辙叉心、岔尖等狭小空间下镐作业,直接影响道床密实度。而稳定车由于钢轨夹钳无法夹住辙叉心和岔尖的轨面,也无法在道岔上作业。为弥补上述机械作业的缺陷,必须保证道床摊铺的质量,要求对设计30cm的道床,在道岔全长范围内,分层铺设道砟,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7g/cm3,预留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砟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0mm/3m。在剩余少量起道量的情况下,用专用道岔捣固机起道。岔前和岔后各30m内应与区间和站内正站线摊铺的底砟顺坡。然后铺设临时轨排。
5.1.3 排布岔枕
排布岔枕前要按图纸准确定位岔枕位置。用全站仪在直股岔枕头外100mm处设置岔头、岔心、岔尾的外移边桩。外移边桩顶面高于道砟面100mm,桩钉误差±2mm。用弦线或细钢丝由岔头至岔尾的外移边桩上拉挂通线,弦线上准确标注岔枕间距位置,所挂弦线要保持绷紧和准确,根据外移边桩精确定位岔头、岔心、岔尾岔枕。排布岔枕时,纵向以岔枕上的螺栓孔对齐,横向岔枕间距以固定的间距控制,并随时消除累积误差。岔枕装车时应注意其编号顺序,将长短岔枕分类,分别装载,以便卸车。以直股为基准股,岔枕编号牌端与基准股同侧,岔枕垂直于基准股,用龙门吊配合将岔枕一次准确排布到位,间距偏差为依10mm。
5.1.4 道岔钢轨装卸车与就位
道岔钢轨装车时应注意铺设方向,要装载在平板车上。吊配尖轨、基本轨组件,可动心组件等长钢轨及组件时必须使用吊轨架吊配,用两台龙门吊配合,统一指挥,同步作业,协调行动,平稳吊、运、安装配轨。
5.1.5 道岔补砟整道
待车站一端岔区道岔铺设完毕应立即组织岔区老K车卸砟。卸砟后应及时清道。捣固车作业前要拆除临时转折连杆,清除影响镐头作业的障碍物。组织劳动力人工上砟,轨枕盒内道砟要上满。整个道岔上的道砟要充足、均匀。捣固车对道岔进行作业时要兼顾道岔头尾与线路的顺坡,作业长度应伸出道岔头尾50m,顺坡不大于6‰。作业完成后要对道岔标高、方向进行检查,要求达到相应技术标准。
5.2 站线普通道岔铺设
站线普通道岔利用已铺线路将岔料运至现场,由人工配合吊车铺设。具体步骤如下:
5.2.1 按道岔桩位铺设底砟并压实,预铺20cm左右厚面砟并分层碾压密实,表面平整。
5.2.2 火车运送岔枕至现场,吊车配合卸枕,按设计位置、标准间距排放整齐。
5.2.3火车运送道岔钢轨至现场,利用吊车卸下,人工配合放至岔枕的承轨槽内。
5.2.4 按设计图核对曲基本轨弯折支距,合格后方可连接钢轨。
5.2.5 连接钢轨配件及轨枕扣件,先尖轨后辙叉,先直股后曲股,严格控制尖轨尖端轨距和直线尖轨轨头刨切起点两基本轨距离,并保证尖轨扳动力调至6000N以下。
5.2.6拨道整修、质量检查:道岔铺设完毕进行拨道、串砟、找平等重点整道工作。检查各部轨距和支距,顶铁与基本轨间隙大于1mm时,加调整片,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第二拉杆处动程为80mm,不密贴时,其间隙不得大于4mm。各部分螺栓拧紧,弹簧垫圈没有错口,呈压平状态。
6.材料要求
道岔及道碴的等级、材质、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和洁净度等应由项目相关人员验收合格方可开始施工。
7.劳动组织
每班作业人员配备如下表,其中班组长、技术人员、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
每个班组作业人员配备表
序号 | 岗位名称 | 人数(人) |
1 | 班组长人 | 1 |
2 | 技术人员 | 1 |
3 | 安全员 | 1 |
4 | 质检、测量人员 | 4~6 |
5 | 道岔作业 | 35~45人 |
6 | 焊轨作业 | 10 |
7 | 运输作业 | 10 |
8.机具设备配备
有砟道岔铺设主要机具配备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及型号 | 数量 | 备 注 |
1 | 压路机 | 小型 | 3台 | 有砟道床密实 |
2 | 铲车 | 3台 | 道砟铺平 | |
3 | 汽车吊 | 60t/20t | 2/4辆 | 装卸道岔及相关组件使用 |
4 | 汽车吊 | 5-8t | 4辆 | 装卸机具及材料 |
5 | 载重汽车 | 5T | 6辆 | 倒运机具及材料 |
6 | 轨道车 | 2辆 | ||
7 | 平板车 | 4辆 | ||
8 | 铝热焊设备 | 2套 | ||
9 | 拉轨器 | 1台 | ||
10 | 液压道岔捣固机 | YCD一02型 | 4台 | |
11 | 内燃软轴捣固机 | NRD一4型 | 4套 | |
12 | 锯轨机 | 1台 | ||
13 | 液压起道机 | YQD一200型 | l2台 | |
14 | 平直度测量仪 | 1台 | ||
15 | 轨检小车 | 1台 | ||
16 | 高精度水准仪 | 1台 | ||
17 | 全站仪 | 1台 | ||
18 | 螺栓扳手 | NLB一600型 | 2台 | |
19 | 动力稳定车 | WD一320型 | 1台 | |
20 | 道岔捣固车 | 1台 | ||
21 | 轨距尺、支距尺 | 各1把 | ||
22 | 柴油发电机 | 75KW | 2 |
9.质量控制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9.1 正线道岔
9.1.1铺设无渡线的两岔尾相连的道岔时,后铺设的道岔钢轨配置顺序应由岔尾向岔头方向排布,以免产生累积误差。
9.1.2为确保子块不位移可在调整好的子母块缝隙中加塞铁片等,待锁定焊接完毕再撤除铁片。
(1)道砟材料及级配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TB/2140—90)中一级碎石道砟标准。
(2)道岔工地焊接的钢轨轨型和钢种与区间相同时,应按区间的工地钢轨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进行焊接;同时按《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1632—2005)进行焊接型式检验,达到合格标准并确定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后,方可进行正式焊接。
(3)道岔胶接绝缘接头焊接前应由电务人员测定电绝缘性能,并应符合《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2925—2000)的规定。
(4)道岔内焊接接头必须打磨平顺、光洁,不得影响道岔各部位的密贴和转辙器的扳动。焊缝及两侧100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划伤等缺陷,道岔焊接接头的焊缝部位应平直,几何偏差控制应符合表2。
表2 道岔焊接接头几何偏差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mm/1m |
铝热焊 | ||
1 | 轨顶面 | 0~±0.3 |
2 | 轨头内侧工作面 | ±0.3 |
3 | 轨底 | 0~+0.5 |
(5)道岔捣固车对道床捣固后,其道床参数指标应符合表3。
表3道岔捣固车对道床捣固后道床参数指标
项目 | 枕下道床密度 | 枕下道床刚度 | 道床横向阻力 | 道床纵向阻力 |
(g/cm3) | (KN/mm) | (KN/枕) | (KN/枕) | |
参数指标 | ≥1.6 | ≥100 | ≥10 | ≥12 |
9.1.3道岔铺设完毕进行拨道、找平等重点整道工作。无缝道岔铺设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规范及道岔技术条件要求(不同类型道岔要求不同,表4仅作控制参考)。
表4 无缝道岔铺设允许偏差
序号 | 检验项目 | 允许偏差(mm) | |
1 | 道岔方向 | 直线(10m弦长) | 3 |
导曲线支距 | ±2 | ||
2 | 轨 距 | 尖轨尖端 | ±1 |
尖轨跟端 | ±1 | ||
其他部位 | ±2 | ||
3 | 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密贴 | 缝隙≤0.2 | |
4 | 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 缝隙≤1 | |
5 | 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翼轨密贴 | 缝隙≤0.5 | |
6 | 心轨其余部分与翼轨密贴 | 缝隙≤1 | |
7 | 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的间隙 | 缝隙≤0.5 | |
8 | 尖轨跟端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开口距离 | ±1 | |
9 | 尖趾距离 | ±10 | |
10 | 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 | ±3 | |
11 | 轮缘槽宽度 | +1~0.5 | |
12 | 动程(尖轨、可动心轨) | ±3 | |
13 | 道岔头、尾接头相错量 | ≤15 | |
14 | 岔枕间距、偏斜 | ±10 | |
15 | 尖轨尖端相错量 | ≤10 |
9.2 站线道岔
9.2.1道岔应按铁道部现行标准图正确拼装铺设,各部件位置正确、数量安装齐全。
9.2.2道岔铺设允许偏差见表5。
表5 有缝道岔铺设允许偏差
序号 | 检 查 项 目 | 到发线 | 其他站线 | |||
1 | 道岔方向 | 直线(10m弦量) | 4 | 6 | ||
导线支距(mm) | ±2 | |||||
2 | 轨距 | 尖轨尖端(mm) | ±1 | |||
其他部位 | -1 | |||||
+2 | ||||||
3 | 轨距加宽及递减 | 尖轨尖端至基本轨接头(‰) | 按设计图 | |||
尖轨跟端(直向)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m) | 按设计图 | |||||
按设计图 | 导曲线向前向后递减距离 | 直尖轨(m) | ||||
按设计图 | 曲尖轨(m) | 按设计图 | ||||
4 | 尖轨非工作边最小缘槽(mm) | -2 | ||||
5 | 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的间隙(mm) | ≤1 | ||||
6 | 尖轨跟端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开口距离(mm) | ±1 | ||||
7 | 轮缘槽宽度mm) | +3 | ||||
-1 | ||||||
8 | 接头 | 错牙、错台(mm) | ≤1 | ≤2 | ||
头尾接头相错量(mm) | ≤15 | ≤20 | ||||
轨缝实测平均值与设计值(mm) | ±2 | |||||
9 | 岔枕间距、偏斜(mm) | ±20 | ||||
10 | 尖轨尖端相错量(mm) | ≤10 | ||||
10.安全要求
10.1 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10.1.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以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行车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为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岗位责任明确,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0.1.2严格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操作。
10.1.3特殊岗位必须具有劳动安全管理部门频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于从事电气、起重等施工的特殊工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10.1.4施工现场必须具有相关的安全标示牌。
10.1.5每道重点工序开工前,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执行。认真执行一日三检制度,交接班检查制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坚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前。对关键部位、岗位,时刻要设专人负责,制定防范措施。
10.2 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0.2.1机械设备使用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
10.2.2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驾驶员,必须持有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人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给无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10.2.3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做到:工作前检查、工作中观察、工作后保养。操作室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10.2.4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