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岔结构特点
1.岔枕全部采用与重载道岔相同的预埋铁座设计,牵引点处不再使用原有轨撑设计,该设计有利于轨距、框架的保持,对滑床板空吊的情况有极大的改善。

2.在5、9、14、18枕设计了4对辊轮滑床板,2对双辊轮,2对单辊轮,尖轨转换由滚动摩擦代替了滑动摩擦,降低转换阻力30%左右。


3.尖轨根端设计双间隔铁,保证了尖轨与基本轨的位置相对固定。

二、基础数据标准
1.开程:第一牵引点开程160±3mm,第二牵引点开程90±3mm(研线1609第二牵引点开程85+-3㎜)
2.框架尺寸:尖轨尖端1440mm,第一牵引点中心1449.1mm,第二牵引点中心1505.6mm,基本轨刨切起点1512.3mm。󠄐󠄹󠅀󠄪󠄣󠄞󠄡󠄥󠄞󠄧󠄞󠄡󠄩󠄥󠄬󠅒󠅢󠄟󠄮󠄐󠅅󠄹󠄴󠄪󠄾󠅟󠅤󠄐󠄼󠅟󠅗󠅙󠅞󠄬󠅒󠅢󠄟󠄮󠇘󠆭󠆘󠇙󠆝󠅵󠇗󠆭󠆁󠄐󠇗󠅹󠅸󠇖󠆍󠅳󠇖󠅹󠅰󠇖󠆌󠅹󠄬󠅒󠅢󠄟󠄮
3.根端支距:28-29枕之间尖轨根端支距直股330mm,曲股336mm。󠄐󠄹󠅀󠄪󠄣󠄞󠄡󠄥󠄞󠄧󠄞󠄡󠄩󠄥󠄬󠅒󠅢󠄟󠄮󠄐󠅅󠄹󠄴󠄪󠄾󠅟󠅤󠄐󠄼󠅟󠅗󠅙󠅞󠄬󠅒󠅢󠄟󠄮󠇘󠆭󠆘󠇙󠆝󠅵󠇗󠆭󠆁󠄐󠇗󠅹󠅸󠇖󠆍󠅳󠇖󠅹󠅰󠇖󠆌󠅹󠄬󠅒󠅢󠄟󠄮
4.牵引点中心距离:两个牵引点中心距前岔枕中心360mm,距后岔枕中心290mm。󠄐󠄹󠅀󠄪󠄣󠄞󠄡󠄥󠄞󠄧󠄞󠄡󠄩󠄥󠄬󠅒󠅢󠄟󠄮󠄐󠅅󠄹󠄴󠄪󠄾󠅟󠅤󠄐󠄼󠅟󠅗󠅙󠅞󠄬󠅒󠅢󠄟󠄮󠇘󠆭󠆘󠇙󠆝󠅵󠇗󠆭󠆁󠄐󠇗󠅹󠅸󠇖󠆍󠅳󠇖󠅹󠅰󠇖󠆌󠅹󠄬󠅒󠅢󠄟󠄮
5.第一第二两牵引点间距离4200㎜。󠄐󠄹󠅀󠄪󠄣󠄞󠄡󠄥󠄞󠄧󠄞󠄡󠄩󠄥󠄬󠅒󠅢󠄟󠄮󠄐󠅅󠄹󠄴󠄪󠄾󠅟󠅤󠄐󠄼󠅟󠅗󠅙󠅞󠄬󠅒󠅢󠄟󠄮󠇘󠆭󠆘󠇙󠆝󠅵󠇗󠆭󠆁󠄐󠇗󠅹󠅸󠇖󠆍󠅳󠇖󠅹󠅰󠇖󠆌󠅹󠄬󠅒󠅢󠄟󠄮
6.第四至第二十二枕设滑床板,第一牵引点设于第四与五枕间,第二牵引点设于第十一与十二枕间。󠄐󠄹󠅀󠄪󠄣󠄞󠄡󠄥󠄞󠄧󠄞󠄡󠄩󠄥󠄬󠅒󠅢󠄟󠄮󠄐󠅅󠄹󠄴󠄪󠄾󠅟󠅤󠄐󠄼󠅟󠅗󠅙󠅞󠄬󠅒󠅢󠄟󠄮󠇘󠆭󠆘󠇙󠆝󠅵󠇗󠆭󠆁󠄐󠇗󠅹󠅸󠇖󠆍󠅳󠇖󠅹󠅰󠇖󠆌󠅹󠄬󠅒󠅢󠄟󠄮
三、维修要点及注意事项



(1)道岔密贴调整和开程调整与原内锁闭道岔(ZD6 ZD9)相同,开程调整在标准范围内(框架尺寸差距大时,联系工务进行整治)密贴调整标准为第一牵引点离缝不大于0.5㎜,其余密贴部分离缝不大于1㎜,第一牵引点保证道岔2㎜锁闭,4㎜不锁闭,第二牵引点4㎜锁闭,6㎜不锁闭为宜。
(2)缺口调整方面,ZD9转辙机ZD6转辙机牵引有区别。󠄐󠄹󠅀󠄪󠄣󠄞󠄡󠄥󠄞󠄧󠄞󠄡󠄩󠄥󠄬󠅒󠅢󠄟󠄮󠄐󠅅󠄹󠄴󠄪󠄾󠅟󠅤󠄐󠄼󠅟󠅗󠅙󠅞󠄬󠅒󠅢󠄟󠄮󠇘󠆭󠆘󠇙󠆝󠅵󠇗󠆭󠆁󠄐󠇗󠅹󠅸󠇖󠆍󠅳󠇖󠅹󠅰󠇖󠆌󠅹󠄬󠅒󠅢󠄟󠄮
ZD6转辙机先调整的主缺口为伸出位,后调整的副缺口为拉入位;ZD9牵引的转辙机先调整的主缺口为拉入位,后调整的副缺口为伸出位。缺口标准也有差异,ZD9第一牵引点缺口为2+-0.5㎜;副缺口为4+-0.5㎜。缺口调整后必须内外标记核对一致。各牵引点副缺口调整后,要先紧固松动的螺栓,再紧固螺帽。󠄐󠄹󠅀󠄪󠄣󠄞󠄡󠄥󠄞󠄧󠄞󠄡󠄩󠄥󠄬󠅒󠅢󠄟󠄮󠄐󠅅󠄹󠄴󠄪󠄾󠅟󠅤󠄐󠄼󠅟󠅗󠅙󠅞󠄬󠅒󠅢󠄟󠄮󠇘󠆭󠆘󠇙󠆝󠅵󠇗󠆭󠆁󠄐󠇗󠅹󠅸󠇖󠆍󠅳󠇖󠅹󠅰󠇖󠆌󠅹󠄬󠅒󠅢󠄟󠄮
(3)研线16121(1609)道岔辊轮必须调整标准。研线1621(1609)辊轮为同心轴辊轮,辊轮需在密贴状态时进行,调整标准密贴状态下尖轨轨底与辊轮间隙1-2mm、斥离状态下尖轨轨底与滑床板间隙1-3mm,转换过程中辊轮与尖轨轨底必须接触;不同之处是双辊轮之间的高差是固定值,不需要调整,在下框架下部可使用调整片调整辊轮的整体高度;在上下框架两侧有“H”和“L”的标记,“H”朝向线路中心,“L”靠近尖轨;固定螺栓未紧固到底时严禁扳动道岔,防止挤坏螺栓和丝扣,调整完毕确保螺栓紧固并加防松标记,螺栓端部低于尖轨底。󠄐󠄹󠅀󠄪󠄣󠄞󠄡󠄥󠄞󠄧󠄞󠄡󠄩󠄥󠄬󠅒󠅢󠄟󠄮󠄐󠅅󠄹󠄴󠄪󠄾󠅟󠅤󠄐󠄼󠅟󠅗󠅙󠅞󠄬󠅒󠅢󠄟󠄮󠇘󠆭󠆘󠇙󠆝󠅵󠇗󠆭󠆁󠄐󠇗󠅹󠅸󠇖󠆍󠅳󠇖󠅹󠅰󠇖󠆌󠅹󠄬󠅒󠅢󠄟󠄮
(4)研线16121(1609)道岔辊轮一般情况下在下部加装2mm调整片即可,特殊情况根据辊轮距尖轨底部距离适当增减调整片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