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
轮轨游间,简称游间,又称活动量、活动量。是机车、车辆在轨道上行驶时,当轮对一侧轮缘紧靠钢轨,另一侧轮缘与钢轨工作边之间的空隙。
它是为了避免车轮被轨道楔住,增大行车阻力。但由于有轮轨游间,轮对将左右摇摆,游间大则车辆摆动幅度大,增加车轮对钢轨的横向压力。我国现行标准,对于车辆车轮,最大轮轨游间为47mm,最小为9mm。目前各国铁路趋向于适量减少轮轨游间。󠄐󠄹󠅀󠄪󠄡󠄨󠄞󠄡󠄩󠄡󠄞󠄢󠄢󠄥󠄞󠄡󠄧󠄡󠄬󠅒󠅢󠄟󠄮󠄐󠅅󠄹󠄴󠄪󠄾󠅟󠅤󠄐󠄼󠅟󠅗󠅙󠅞󠄬󠅒󠅢󠄟󠄮󠇘󠆭󠆘󠇙󠆝󠅵󠇗󠆭󠆁󠄐󠇗󠅹󠅸󠇖󠆍󠅳󠇖󠅹󠅰󠇖󠆌󠅹󠄬󠅒󠅢󠄟󠄮
2 确定
轮轨游间的确定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δ=S-q
式中:δ——游间(mm);S——轨距(mm);q——轮对宽度(mm)。󠄐󠄹󠅀󠄪󠄡󠄨󠄞󠄡󠄩󠄡󠄞󠄢󠄢󠄥󠄞󠄡󠄧󠄡󠄬󠅒󠅢󠄟󠄮󠄐󠅅󠄹󠄴󠄪󠄾󠅟󠅤󠄐󠄼󠅟󠅗󠅙󠅞󠄬󠅒󠅢󠄟󠄮󠇘󠆭󠆘󠇙󠆝󠅵󠇗󠆭󠆁󠄐󠇗󠅹󠅸󠇖󠆍󠅳󠇖󠅹󠅰󠇖󠆌󠅹󠄬󠅒󠅢󠄟󠄮


轨距和轮对宽度都规定有容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Smax及Smin分别为最大及最小轨距,qmax及qmin分别为最大及最小轮对宽度,则最大及最小游间分别为
δmax=Smax-qmax
δmin=Smin-qmin
表1为直线轨道计算的最大、正常及最小游间值。󠄐󠄹󠅀󠄪󠄡󠄨󠄞󠄡󠄩󠄡󠄞󠄢󠄢󠄥󠄞󠄡󠄧󠄡󠄬󠅒󠅢󠄟󠄮󠄐󠅅󠄹󠄴󠄪󠄾󠅟󠅤󠄐󠄼󠅟󠅗󠅙󠅞󠄬󠅒󠅢󠄟󠄮󠇘󠆭󠆘󠇙󠆝󠅵󠇗󠆭󠆁󠄐󠇗󠅹󠅸󠇖󠆍󠅳󠇖󠅹󠅰󠇖󠆌󠅹󠄬󠅒󠅢󠄟󠄮
表1 直线轮轨游间表
车轮名称 | 轮轨间游间δ(mm) | ||
最大 | 正常 | 最小 | |
机车轮 | 45 | 16 | 11 |
车辆钢轮 | 47 | 14 | 9 |
车辆冷铸铁轮 | 48 | 10 | 7 |
钢轨与轮缘间的游间是必要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对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轨道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游间太小,就会增加行车阻力和钢轨及车轮的磨损,甚至可能会卡住车轮、挤翻钢轨或导致爬轨,危及行车安全。如果游间过大,车辆行驶时蛇行运动的幅度越大,横向加速度越大,轮缘对钢轨的冲击角越大,作用于钢轨上的横向力也越大。行车速度越高,影响越严重。所以,为提高行车的平稳性和线路的稳固性,δ应限制于一个最小的必要数值。根据我国现场测试和养护维修经验,认为减小直线轨距有利。改道时轨距按1434 mm 或1433 mm 控制,尽管轨头会有少许侧磨,但轨距超限的时间得以延长,有利于提高行车的平稳性,延长维修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