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目的
更换伤损螺栓、垫圈,保持接头状态的连续稳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速线路接头螺栓及垫圈达到伤损标准时的更换作业,该项目作为工务Ⅱ级维修作业,必须在天窗内组织开展。
三、作业流程示意图
调查工作量,伤损设备做好标记→拆除标记伤损的接头螺栓和垫圈→清理螺栓孔,检查螺孔有无伤损→对待更换的接头螺栓进行涂油处理→安装接头螺栓和垫圈,并上紧→复紧接头螺栓至规定扭矩值
四、劳动组织和机具材料
1.劳动组织:负责人由车间负责人(主任、书记、副主任)担当,至少安排1人进行更换作业,安排1人担当现场防护员,1人担当驻站防护员,安排2人进行软隔离设置。
2.机具材料:接头螺栓、垫圈、T型扳手、活口扳手、扭力扳手、轨距尺、轨温计、油刷、油盒、冲子、手锤等。
五、作业程序、标准
1.作业前布置人员分工,开展安全教育,并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点为:
1.1 天窗点内作业,点外严禁上道作业。
1.2 加强轨温观测,严禁超温作业。
1.3 上卸接头螺栓小心滑扣伤手,手不得按在轨缝处。严禁坐在钢轨上卸、紧螺栓。
2.对工机具进行清点测试,确保齐全有效。
3.准备工作
驻站联络员登记“运统-46”,向作业负责人传达调度命令,现场防护员携带停车手信号组织防护。
4.作业过程及风险卡控
4.1 施工负责人接到调度命令后,确认无误,通知现场防护员做好防护,方可作业。
4.2 调查工作量。对达到下列伤损标准的接头螺栓和垫圈进行标记。
4.2.1 螺栓折断、严重锈蚀、丝扣损坏或杆径磨耗超过3mm。
4.2.2 弹簧垫圈折断或失去弹性。
4.3 拆除已标记的伤损螺栓和垫圈。同侧接头螺栓全部达到伤损条件的逐个更换,防止拆开接头轨缝变化,影响连接。
4.4 清理接头螺栓孔,并检查夹板有无裂纹。绝缘夹板检查绝缘套筒性能,避免联电故障。
4.5 涂油:在更换接头螺栓的螺栓丝扣上均匀涂油。
4.6 安装:按开孔位置穿入接头螺栓,加垫圈,拧紧使夹板与钢轨紧密靠接,缺损螺栓应同时补充,上完后应依次再复紧一遍,以使受力均匀,接头螺栓扭矩标准需满足修规要求。严禁使用再用施必牢螺栓。安装垫圈时,须使垫圈口向下,以免积水生锈。
4.7 整理料具,将旧螺栓及垫圈回收处理。
4.8 撤除防护,在车站“运统-46”(工务)销记,开通线路。
4.9 复紧接头螺栓:过几趟列车后复紧一遍,安装3-5天后再复紧一次,确保衰减的扭矩恢复到目标值,并保持均匀。
5.应急处置
5.1 接头螺栓更换,螺栓打开后发现接头螺栓孔裂缝有发展影响正常使用需更新夹板。
5.2 接头螺栓因锈蚀、滑丝造成拆卸不掉时可用冲子冲断拆除,不得直接锤击螺栓,避免误伤钢轨。
6.质量标准及验收
6.1 接头螺栓齐全、作用良好,螺栓除锈彻底,丝杆涂油均匀,接头螺栓扭距符合下表数值,扭矩不足时,不得低于规定值100N·m以上。
普通线路接头螺栓扭矩标准
项 目 | 单位 | 25 m 钢轨 | 12.5 m钢轨 | ||||||
最高、最低轨温差>85 ℃ | 最高、最低轨温差≤85 ℃ | ||||||||
钢轨 | kg/m | 60及以上 | 50 | 43 | 60及以上 | 50 | 43 | 50 | 43 |
螺栓等级 | — | 10.9 | 10.9 | 8.8 | 10.9 | 8.8 | 8.8 | 8.8 | 8.8 |
扭矩 | N·m | 700 | 600 | 600 | 500 | 400 | 400 | 400 | 400 |
C值 | mm | 6 | 4 | 2 |
注:① C值为接头阻力及道床阻力限制钢轨自由伸缩的数值。
② 小于43 kg/m钢轨比照43 kg/m钢轨办理。
③ 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小于700 N·m。
接头防松紧固件扭矩标准
防松螺母类型 | 8级 | 10级 | 12级 |
扭矩(N·m) | 400-600 | 600-1000 | 900-1100 |
6.2 《日工单》应有完成工作量、质量回检数据和负责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