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技术标准
1.1 箱盒基础无影响强度的裂纹,倾斜度不得超过10mm。
1.2 穿越轨底的各种杆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距离石砟不小于20mm。
1.3 电动转辙机机壳纵侧面的两端与直股基本轨垂直距离的偏差不大于10mm。
1.4 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第一连接杆与直股基本轨相垂直,各杆的两端间与直股基本轨垂直线的偏差均不大于20mm。
1.5 各种道岔拉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不大于5mm(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
1.6 密贴调整杆动作时,其空动距离应在5mm以上。
1.7 在规定摩擦电流条件下,弹簧有效圈的相邻圈最小间隙不小于1.5mm,弹簧不得与夹板圆弧部分接触。
1.8 自动开闭器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少于4mm,用手扳动动接点,其摆动量不大于3.5mm;动接点与静接点座间隙不小于3mm。
1.9 速动爪与速动片的间隙在解锁时不小于0.2mm,锁闭时为1~3mm;速动爪的滚轮在传动中应在速动片上滚动,落下后不得与起动片缺口底部相碰。速动片的轴向窜动,应保证速动爪滚轮与滑面的接触不小于2mm;转辙机在转动中速动片不得提前转动。
1.10 动作杆在圆孔套的旷量不大于1mm。
1.11 电动机炭刷长度不小于炭刷全长的3/5,接触面积不少于3/4。
1.12 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不大于1mm。
1.13 检查柱落下检查块缺口内两侧间隙为1.5±0.5mm(ZD6-J型机缺口间隙为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之和,不应大于7mm)。
1.14 转辙机动作电源额定电压为直流160V。
1.15 摩擦电流:正反向摩擦电流相差不应大于0.3A;ZD6-A、D、F、G、H、K型转辙机单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3~2.9A;ZD6-E、J型转辙机双机配套使用时,单机摩擦电流为2.0~2.5A。
1.16 密贴试验标准:单点牵引道岔牵引点及多点牵引的第一牵引点中心线处密贴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间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时,其余密贴段牵引点中心线处有6mm及以上水平间隙时,不能锁闭和接通表示。
1.17 安装装置及各类杆件绝缘的漏泄电压不大于轨面电压的1/2。
2 日常养护作业指导书
2.1 箱盒外部检查
2.1.1 电缆箱盒无裂纹,油饰、加锁良好,蛇管完好不脱落。
2.1.2 箱盒基础无影响强度的裂纹,无明显倾斜。
2.1.3 信号电缆不外露。
2.1.4 各部螺栓紧固、油润,地线端子连接牢固。
2.1.5 设备周围的硬面化清洁、无杂草。
2.2 转辙机外部检查
2.2.1 防护罩及各部无缺损,转辙机盖、防护罩固定良好,加锁装置良好。
2.2.2 设备名称及定位标志清晰正确。
2.2.3 转辙机机壳无裂纹、油饰良好,蛇管完好无脱落,加锁良好。
2.2.4 转辙机视频缺口报警装置的防护管完好无损伤,接头紧固、无脱落、不生锈。
2.2.5 固定螺丝紧固、油润,各表示杆、连接销孔旷量符合标准。
2.2.6 转辙机表示杆外缺口标记清晰,左右偏差小于0.5mm。
2.3 安装装置、杆件检查
2.3.1 动作杆、表示杆及安装装置的各连接销、摩擦面应油润。
2.3.2 安装装置的紧固件、连接销、表示杆和锁闭杆的螺母齐全、不松动,防松措施良好;开口销齐全,劈开角度为60~90度之间,两臂劈开角度应基本一致。
2.3.3 安装装置绝缘完整,各类绝缘管、垫磨耗不超限。
2.4 道岔密贴状态良好。
结合部无病害(尖轨、基本轨、竖切部分无肥边;尖轨爬行不超过20mm;尖轨无翘头,滑床板和尖轨轨底密靠,不得有连续空吊;滑床板无断裂、缺油、磨耗凹坑等)。顶铁与轨腰的间隙密贴侧应不大于1.0mm,且间隙均匀。
2.5 各部清扫、注油。
滑床板清扫油泥,对滑床板台面适当涂油(涂油不能污染滑床板下方绝缘胶垫),保持油润。
2.6 转辙机内部检查(按规定周期)
2.6.1 防水、防尘性能良好。
2.6.2 动作杆、表示杆、齿条块、锁闭圆弧、拐轴、检查柱等均应保持润滑。
2.6.3 转辙机缺口符合标准。
2.6.4 各部螺丝紧固,防松措施齐全良好,线把绑扎牢固,接线端子压线良好,无松脱。
2.6.5 转辙机视频缺口装置的分机、采集器、缺口部位保持清洁
2.6.6 各机械部件无裂痕、变形。
2.6.7 摇把挡板作用良好,不磨卡。
2.6.8 填写开机记录。
2.7 进行转换试验,道岔转换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密贴,无别卡、无异声。
2.8 作业人员发现设备缺点应立即克服,若当时不能解决的要逐级汇报,及时进行处理。
3 集中检修作业指导书
3.1 外部检查:除按日常养护作业指导书执行外,需检查以下内容:
3.1.1 转辙机及安装装置安装水平、方正,符合标准,可动部分在道岔转换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别劲、卡阻现象。
3.1.2 各销孔旷量符合标准,摩擦面应油润干净。
3.1.3 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少于10mm。
3.2 转辙机内部检查:除按日常养护作业指导书执行外,需检查以下内容:
3.2.1 机件安装牢固、完整,无异状、无裂纹,机内防水、防尘良好,无锈蚀,铭牌齐全、正确,字迹清楚。结、配线图与实物相符。
3.2.2 检查各部部件无裂纹,换向器无断裂、烧损现象,摩擦带无断裂和挤出现象。
3.2.3 锁闭圆弧无明显磨耗,挤切销(连接销)压盖紧固。
3.2.4 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保持清洁,不得锈蚀或沾油;摩擦联接器作用良好,弹簧相邻圈间隙符合技术标准。
3.2.5 自动开闭器、遮断器绝缘座安装牢固、无裂纹,接点座不松动、不破损,接点片和接点环无严重磨损。
3.2.6 擦拭动、静接点,检查动静接点符合技术标准。
3.2.7 机内开口销齐全,动作杆、表示杆与齿条内各部件和连接部分适当注油。
3.2.8动作杆、锁闭齿轮、齿条块、止档和止档栓等无老伤、裂纹。
3.2.9 移位接触器底座及接点罩无破裂,固定良好;当主销折断时,接点应可靠断开,切断道岔表示。
3.2.10 电动机炭刷长度、炭刷与换向器接触面积符合标准,换向器表面光滑干净,换向器片间的绝缘物不得高出换向器的弧面。炭刷引线完好无损,刷握、刷握盖不松动。
3.2.11 遮断器开关作用良好,通断灵活,打入深度适当,接触良好。在插入手摇把或钥匙时应可靠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3.2.12 检查挤切销无挤伤变形。
3.2.13 各部螺丝紧固,防松措施良好。
3.3 道岔电缆盒(箱)内部检查
3.3.1 引入孔密封良好。通风孔通风良好。防尘、防水、防潮良好。引线孔有胶堵。灌胶防尘良好,表面光亮。
3.3.2 接线端子板无破损、安装牢固,端子线缆插接牢固,端子、螺帽不锈蚀,螺母垫片齐全、紧固,线头不松动,无伤痕。
3.3.3整流匣安装牢固,外观、焊头良好。
3.3.4 配线整齐,绑扎良好,起始端子等标记正确清晰。
3.3.5 结、配线图齐全正确,图纸塑封,电缆去向铭牌清楚正确。贯通线有明显标记。
3.3.6 箱盒内部清扫,盒(箱)盖盘根作用良好;引入孔绝缘胶不龟裂,密封良好,无废孔;通风孔通风良好。
3.3.7 电缆芯线配线须加镀铬平线环,线环压在芯线胶皮上,线脖长不超过2mm,根部用长15mm热缩管进行热缩。
3.3.8 备用电缆按规定贯通,特性良好。
3.3.9 箱盖锁扣和盒盖螺母良好,活动部分适当注油。
3.4 调整、测试
3.4.1手摇道岔无反弹,平顺,密贴良好。
3.4.2 4mm不锁闭试验。
3.4.3 缺口调整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4.4 完成规定的测试项目及内容。
3.5 检修完毕,扳动道岔转换试验,道岔转换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转换时无明显反弹,密贴,无别卡、无异响,缺口良好。无过大噪声,换向器无过大火花。
3.6 填写检修卡。
3.7 作业人员发现设备缺点应立即克服,若当时不能解决的应逐级汇报,及时进行处理。
部分内容工务还是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