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
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会影响主机机械特性的调整,可能会造成4mm锁闭。尖轨尖端与基本轨离缝过大时还会有产生尖轨掉块而损伤尖轨甚至发生挤岔的危险,危及行车安全(如图1)。

原因分析:
⑴主机锁钩调整过松,道岔转换到位后尖轨与基本轨未密贴。
⑵尖轨中部轨距偏小或仅满足标准轨距下限。󠄐󠄹󠅀󠄪󠄡󠄨󠄞󠄡󠄡󠄨󠄞󠄢󠄥󠄣󠄞󠄡󠄣󠄤󠄬󠅒󠅢󠄟󠄮󠄐󠅅󠄹󠄴󠄪󠄾󠅟󠅤󠄐󠄼󠅟󠅗󠅙󠅞󠄬󠅒󠅢󠄟󠄮󠇘󠆭󠆘󠇙󠆝󠅵󠇗󠆭󠆁󠄐󠇗󠅹󠅸󠇖󠆍󠅳󠇖󠅹󠅰󠇖󠆌󠅹󠄬󠅒󠅢󠄟󠄮
⑶尖轨尖端轨距偏大或仅满足标准轨距上限。󠄐󠄹󠅀󠄪󠄡󠄨󠄞󠄡󠄡󠄨󠄞󠄢󠄥󠄣󠄞󠄡󠄣󠄤󠄬󠅒󠅢󠄟󠄮󠄐󠅅󠄹󠄴󠄪󠄾󠅟󠅤󠄐󠄼󠅟󠅗󠅙󠅞󠄬󠅒󠅢󠄟󠄮󠇘󠆭󠆘󠇙󠆝󠅵󠇗󠆭󠆁󠄐󠇗󠅹󠅸󠇖󠆍󠅳󠇖󠅹󠅰󠇖󠆌󠅹󠄬󠅒󠅢󠄟󠄮
⑷基本轨工作边存在肥边。
⑸尖轨在出厂时或在备用存放期间,受外力作用导致尖轨产生变形。󠄐󠄹󠅀󠄪󠄡󠄨󠄞󠄡󠄡󠄨󠄞󠄢󠄥󠄣󠄞󠄡󠄣󠄤󠄬󠅒󠅢󠄟󠄮󠄐󠅅󠄹󠄴󠄪󠄾󠅟󠅤󠄐󠄼󠅟󠅗󠅙󠅞󠄬󠅒󠅢󠄟󠄮󠇘󠆭󠆘󠇙󠆝󠅵󠇗󠆭󠆁󠄐󠇗󠅹󠅸󠇖󠆍󠅳󠇖󠅹󠅰󠇖󠆌󠅹󠄬󠅒󠅢󠄟󠄮
2、尖轨和顶铁间、第二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间有离缝
尖轨与顶铁间离缝及第二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会导致轨道框架稳定性不足,第二牵引点处6mm锁闭,列车通过时产生晃动,加剧对尖轨的冲击,进而加快尖轨的伤损,严重者将影响行车安全(如图2和图3)。


原因分析
⑴第二牵引点处锁钩调整过松,尖轨未密贴。
⑵基本轨框架不符合标准,岔头不方,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弯折点不标准。󠄐󠄹󠅀󠄪󠄡󠄨󠄞󠄡󠄡󠄨󠄞󠄢󠄥󠄣󠄞󠄡󠄣󠄤󠄬󠅒󠅢󠄟󠄮󠄐󠅅󠄹󠄴󠄪󠄾󠅟󠅤󠄐󠄼󠅟󠅗󠅙󠅞󠄬󠅒󠅢󠄟󠄮󠇘󠆭󠆘󠇙󠆝󠅵󠇗󠆭󠆁󠄐󠇗󠅹󠅸󠇖󠆍󠅳󠇖󠅹󠅰󠇖󠆌󠅹󠄬󠅒󠅢󠄟󠄮
⑶尖轨跟端顶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栓不起作用。󠄐󠄹󠅀󠄪󠄡󠄨󠄞󠄡󠄡󠄨󠄞󠄢󠄥󠄣󠄞󠄡󠄣󠄤󠄬󠅒󠅢󠄟󠄮󠄐󠅅󠄹󠄴󠄪󠄾󠅟󠅤󠄐󠄼󠅟󠅗󠅙󠅞󠄬󠅒󠅢󠄟󠄮󠇘󠆭󠆘󠇙󠆝󠅵󠇗󠆭󠆁󠄐󠇗󠅹󠅸󠇖󠆍󠅳󠇖󠅹󠅰󠇖󠆌󠅹󠄬󠅒󠅢󠄟󠄮
⑷尖轨中、后部滑床板阻力大,造成尖轨在扳动时,尖轨后部因受阻不能正常到位。󠄐󠄹󠅀󠄪󠄡󠄨󠄞󠄡󠄡󠄨󠄞󠄢󠄥󠄣󠄞󠄡󠄣󠄤󠄬󠅒󠅢󠄟󠄮󠄐󠅅󠄹󠄴󠄪󠄾󠅟󠅤󠄐󠄼󠅟󠅗󠅙󠅞󠄬󠅒󠅢󠄟󠄮󠇘󠆭󠆘󠇙󠆝󠅵󠇗󠆭󠆁󠄐󠇗󠅹󠅸󠇖󠆍󠅳󠇖󠅹󠅰󠇖󠆌󠅹󠄬󠅒󠅢󠄟󠄮
⑸尖轨出厂时或在备用存放期间因堆码时受压时间过长或受外力作用导致尖轨产生硬弯。
3、轨距不良、尖轨竖切部位不密贴。
尖轨中部轨距小、两基本轨间尺寸不合适、竖切部位不密贴,列车通过时因轨距变化率不良,导致列车左右摇晃,容易引起车载式线路检查仪和轨检车检测出分,病害严重者将影响尖轨正常锁闭或列车通过时尖轨横移,道岔表示缺口容易引起变化(如图4)。

原因分析
⑴基本轨不直顺或有碎弯,致使轨距变化率不良。
⑵直尖轨不直顺、曲尖轨不圆顺或有碎弯,引起轨距变化不均匀。󠄐󠄹󠅀󠄪󠄡󠄨󠄞󠄡󠄡󠄨󠄞󠄢󠄥󠄣󠄞󠄡󠄣󠄤󠄬󠅒󠅢󠄟󠄮󠄐󠅅󠄹󠄴󠄪󠄾󠅟󠅤󠄐󠄼󠅟󠅗󠅙󠅞󠄬󠅒󠅢󠄟󠄮󠇘󠆭󠆘󠇙󠆝󠅵󠇗󠆭󠆁󠄐󠇗󠅹󠅸󠇖󠆍󠅳󠇖󠅹󠅰󠇖󠆌󠅹󠄬󠅒󠅢󠄟󠄮
⑶尖轨或基本轨出厂原因,导致竖切部位不匹配不能正常契合。󠄐󠄹󠅀󠄪󠄡󠄨󠄞󠄡󠄡󠄨󠄞󠄢󠄥󠄣󠄞󠄡󠄣󠄤󠄬󠅒󠅢󠄟󠄮󠄐󠅅󠄹󠄴󠄪󠄾󠅟󠅤󠄐󠄼󠅟󠅗󠅙󠅞󠄬󠅒󠅢󠄟󠄮󠇘󠆭󠆘󠇙󠆝󠅵󠇗󠆭󠆁󠄐󠇗󠅹󠅸󠇖󠆍󠅳󠇖󠅹󠅰󠇖󠆌󠅹󠄬󠅒󠅢󠄟󠄮
⑷因尖轨爬行,导致尖轨竖切部位与基本轨剖切部位前后错位。
4、尖轨空吊
尖轨与滑床板间离缝大于2mm,导致部分滑床板不接触尖轨,部分滑床板受力过大,磨耗严重,尖轨扳动时因受力不均衡而滑动受阻,甚至不能正常转换(见图5和图6)。


原因分析
⑴尖轨有弓腰或翘头,其与滑床板间不能全部均衡受力密贴,导致部分滑床板离缝,部分因受力较大磨耗严重。
⑵轨枕不在同一水平上或转辙部位前后高低不良,导致部分滑床板过硬受力较大,部分空吊引起离缝。󠄐󠄹󠅀󠄪󠄡󠄨󠄞󠄡󠄡󠄨󠄞󠄢󠄥󠄣󠄞󠄡󠄣󠄤󠄬󠅒󠅢󠄟󠄮󠄐󠅅󠄹󠄴󠄪󠄾󠅟󠅤󠄐󠄼󠅟󠅗󠅙󠅞󠄬󠅒󠅢󠄟󠄮󠇘󠆭󠆘󠇙󠆝󠅵󠇗󠆭󠆁󠄐󠇗󠅹󠅸󠇖󠆍󠅳󠇖󠅹󠅰󠇖󠆌󠅹󠄬󠅒󠅢󠄟󠄮
⑶个别轨枕有空吊现象,尖轨与滑床板在静态下看似密贴,但其内部受力不均衡。󠄐󠄹󠅀󠄪󠄡󠄨󠄞󠄡󠄡󠄨󠄞󠄢󠄥󠄣󠄞󠄡󠄣󠄤󠄬󠅒󠅢󠄟󠄮󠄐󠅅󠄹󠄴󠄪󠄾󠅟󠅤󠄐󠄼󠅟󠅗󠅙󠅞󠄬󠅒󠅢󠄟󠄮󠇘󠆭󠆘󠇙󠆝󠅵󠇗󠆭󠆁󠄐󠇗󠅹󠅸󠇖󠆍󠅳󠇖󠅹󠅰󠇖󠆌󠅹󠄬󠅒󠅢󠄟󠄮
5、尖轨爬行超标
尖轨爬行量过大(两尖轨相错量大于20mm)会导致尖轨跟部限位器顶死,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下断面处,尖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超过2mm;基本轨侧磨出现肥边,或尖轨尖端有肥边不能密贴,严重者将影响正常转换(见图7)。

原因分析
⑴更换尖轨或基本轨施工作业时,因钻孔误差、轨温影响、轨缝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不当造成尖轨爬行。
⑵因尖轨长时间受车轮反向摩擦力推动导致尖轨爬行。󠄐󠄹󠅀󠄪󠄡󠄨󠄞󠄡󠄡󠄨󠄞󠄢󠄥󠄣󠄞󠄡󠄣󠄤󠄬󠅒󠅢󠄟󠄮󠄐󠅅󠄹󠄴󠄪󠄾󠅟󠅤󠄐󠄼󠅟󠅗󠅙󠅞󠄬󠅒󠅢󠄟󠄮󠇘󠆭󠆘󠇙󠆝󠅵󠇗󠆭󠆁󠄐󠇗󠅹󠅸󠇖󠆍󠅳󠇖󠅹󠅰󠇖󠆌󠅹󠄬󠅒󠅢󠄟󠄮
⑶因机车制动、线路坡度影响,导致尖轨受纵向推动力,产生尖轨爬行。󠄐󠄹󠅀󠄪󠄡󠄨󠄞󠄡󠄡󠄨󠄞󠄢󠄥󠄣󠄞󠄡󠄣󠄤󠄬󠅒󠅢󠄟󠄮󠄐󠅅󠄹󠄴󠄪󠄾󠅟󠅤󠄐󠄼󠅟󠅗󠅙󠅞󠄬󠅒󠅢󠄟󠄮󠇘󠆭󠆘󠇙󠆝󠅵󠇗󠆭󠆁󠄐󠇗󠅹󠅸󠇖󠆍󠅳󠇖󠅹󠅰󠇖󠆌󠅹󠄬󠅒󠅢󠄟󠄮
⑷因尖轨跟端限位器设置不合适或者螺栓松动,导致尖轨克服阻力或带动限位器一起爬行。󠄐󠄹󠅀󠄪󠄡󠄨󠄞󠄡󠄡󠄨󠄞󠄢󠄥󠄣󠄞󠄡󠄣󠄤󠄬󠅒󠅢󠄟󠄮󠄐󠅅󠄹󠄴󠄪󠄾󠅟󠅤󠄐󠄼󠅟󠅗󠅙󠅞󠄬󠅒󠅢󠄟󠄮󠇘󠆭󠆘󠇙󠆝󠅵󠇗󠆭󠆁󠄐󠇗󠅹󠅸󠇖󠆍󠅳󠇖󠅹󠅰󠇖󠆌󠅹󠄬󠅒󠅢󠄟󠄮
6、限位器不居中
限位器不居中(A、B块之间间隙超过7±1.5mm范围)会造成导曲线轨距变化(偏向岔尖方向轨距变小,反之轨距变大),尖轨不方正产生爬行,锁钩不在轴销中间位置,表示杆磨锁框影响转换,或表示杆封连锁框导槽螺栓,发生轨道电路红光带(图8)。

原因分析
⑴冻结尖轨接头时轨温测量不准确,计算错误。
⑵尖轨接头已冻结但基本轨未冻结,基本轨爬行。󠄐󠄹󠅀󠄪󠄡󠄨󠄞󠄡󠄡󠄨󠄞󠄢󠄥󠄣󠄞󠄡󠄣󠄤󠄬󠅒󠅢󠄟󠄮󠄐󠅅󠄹󠄴󠄪󠄾󠅟󠅤󠄐󠄼󠅟󠅗󠅙󠅞󠄬󠅒󠅢󠄟󠄮󠇘󠆭󠆘󠇙󠆝󠅵󠇗󠆭󠆁󠄐󠇗󠅹󠅸󠇖󠆍󠅳󠇖󠅹󠅰󠇖󠆌󠅹󠄬󠅒󠅢󠄟󠄮
7、动作杆与锁框磨卡
排动道岔时动作杆与锁框磨卡,会使道岔转换阻力增大,转辙机动作压力升高,微机监测动作曲线不平滑,磨卡严重时会造成道岔不能正常转换(如图9)。

原因分析
⑴锁框不方正,动作杆中心线与固定在两条基本轨上的锁闭框中心线不平行。
⑵连接转辙机的枕木前后捣固不实,枕木窜动。󠄐󠄹󠅀󠄪󠄡󠄨󠄞󠄡󠄡󠄨󠄞󠄢󠄥󠄣󠄞󠄡󠄣󠄤󠄬󠅒󠅢󠄟󠄮󠄐󠅅󠄹󠄴󠄪󠄾󠅟󠅤󠄐󠄼󠅟󠅗󠅙󠅞󠄬󠅒󠅢󠄟󠄮󠇘󠆭󠆘󠇙󠆝󠅵󠇗󠆭󠆁󠄐󠇗󠅹󠅸󠇖󠆍󠅳󠇖󠅹󠅰󠇖󠆌󠅹󠄬󠅒󠅢󠄟󠄮
⑶道岔岔后接头未冻结造成基本轨窜动。󠄐󠄹󠅀󠄪󠄡󠄨󠄞󠄡󠄡󠄨󠄞󠄢󠄥󠄣󠄞󠄡󠄣󠄤󠄬󠅒󠅢󠄟󠄮󠄐󠅅󠄹󠄴󠄪󠄾󠅟󠅤󠄐󠄼󠅟󠅗󠅙󠅞󠄬󠅒󠅢󠄟󠄮󠇘󠆭󠆘󠇙󠆝󠅵󠇗󠆭󠆁󠄐󠇗󠅹󠅸󠇖󠆍󠅳󠇖󠅹󠅰󠇖󠆌󠅹󠄬󠅒󠅢󠄟󠄮
8、基本轨、尖轨的联接零配件松动
基本轨、尖轨的联接零配件松动会导致道岔框架结构不稳定,列车碾压后道岔几何尺寸发生变化,道岔在转换时极易发生卡缺口故障。
原因分析
⑴基本轨、尖轨联接零配件松动主要指扣件、接头螺栓扭力不足,主要原因为各种零配件因质量缺陷、型号不匹配、超期服役、安装标准等原因,导致受力不均衡,引起松动。
⑵在日常检修作业时对零配件的巡视和检修工作不到位,未按规定周期进行巡检、养护方式不正确或养护时未能按标准扭力进行紧固,零配件长时间带病运用引起磨耗而松动。󠄐󠄹󠅀󠄪󠄡󠄨󠄞󠄡󠄡󠄨󠄞󠄢󠄥󠄣󠄞󠄡󠄣󠄤󠄬󠅒󠅢󠄟󠄮󠄐󠅅󠄹󠄴󠄪󠄾󠅟󠅤󠄐󠄼󠅟󠅗󠅙󠅞󠄬󠅒󠅢󠄟󠄮󠇘󠆭󠆘󠇙󠆝󠅵󠇗󠆭󠆁󠄐󠇗󠅹󠅸󠇖󠆍󠅳󠇖󠅹󠅰󠇖󠆌󠅹󠄬󠅒󠅢󠄟󠄮
二、常见病害整治方案
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整治方案
首先检查主机锁钩松紧,若锁钩过松则电务根据情况增加调整片即可。若不能解决应松开与尖轨连接装置,工务整修尖轨尖端轨距(±1mm),安装轨距拉杆,锁定轨距后拨动尖轨检查密贴状态:若密贴,电务安装设备并进行密贴试验、检查表示缺口;若仍不密贴,需检查尖轨本身是否存在病害并及时整治,必要时应更换尖轨。
对基本轨工作边和尖轨非工作边出现的肥边要及时打磨,打磨后要及时调整、扳动试验,确保打磨后尖轨密贴、表示缺口状态良好。󠄐󠄹󠅀󠄪󠄡󠄨󠄞󠄡󠄡󠄨󠄞󠄢󠄥󠄣󠄞󠄡󠄣󠄤󠄬󠅒󠅢󠄟󠄮󠄐󠅅󠄹󠄴󠄪󠄾󠅟󠅤󠄐󠄼󠅟󠅗󠅙󠅞󠄬󠅒󠅢󠄟󠄮󠇘󠆭󠆘󠇙󠆝󠅵󠇗󠆭󠆁󠄐󠇗󠅹󠅸󠇖󠆍󠅳󠇖󠅹󠅰󠇖󠆌󠅹󠄬󠅒󠅢󠄟󠄮
2、尖轨和顶铁间、第二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间有离缝整治方案
尖轨和顶铁间、第二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间有离缝的情况,需先检查副机锁钩松紧,若锁钩过松则电务根据情况增加调整片即可。若不能解决应调整道岔各部位框架尺寸,调整达标后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然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然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烤制或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3、轨距不良、尖轨竖切部位不密贴整治方案
两基本轨间框架尺寸不达标的情况,要方正尖轨尖端前顺坡终端接头,拨直直股方向,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可通过测量调改两基本轨控制点间的距离。以60kg/m钢轨12号道岔为例,第一连牵引点为1441mm,第二牵引点处为1499mm,尖轨跟端处为1642mm,曲基本轨第二弯折点处为1506mm。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用2m弦线进行测量,第一弯折点矢度为5.7mm,第二弯折点矢度为4.1mm,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锁闭后电务检查试验。
对基本轨方向不良的情况,可采用改轨距的方法或用直轨器矫直硬弯的方法进行整治,保证基本轨方向良好。󠄐󠄹󠅀󠄪󠄡󠄨󠄞󠄡󠄡󠄨󠄞󠄢󠄥󠄣󠄞󠄡󠄣󠄤󠄬󠅒󠅢󠄟󠄮󠄐󠅅󠄹󠄴󠄪󠄾󠅟󠅤󠄐󠄼󠅟󠅗󠅙󠅞󠄬󠅒󠅢󠄟󠄮󠇘󠆭󠆘󠇙󠆝󠅵󠇗󠆭󠆁󠄐󠇗󠅹󠅸󠇖󠆍󠅳󠇖󠅹󠅰󠇖󠆌󠅹󠄬󠅒󠅢󠄟󠄮
4、尖轨空吊整治方案
尖轨与滑床板离缝、滑床板磨耗不均匀、表面坑洼不平、道岔前后高低不良的情况,按照单元管理模式利用大机脱杆捣固全面整治道岔高低,道岔转辙部位进行全起全捣或垫碴,确保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消除基本轨高低不良现象,保证水平良好,消除尖轨存在的空吊现象。捣固后仍然存在尖轨翘头与滑床板间有间隙的情况,需更换尖轨解决。
5、尖轨爬行超标整治方案
对尖轨爬行量超限的情况,可由电务甩开与尖轨连接装置,工务进行方正尖轨作业,通过调整轨缝解决,不能利用调整轨缝解决的,可采用按照道岔定型图标准尺寸更换连接部分钢轨,使其符合规定要求。
尖轨爬行的检查方法:检查密贴尖轨距尖轨前第一轨缝的距离,标准图上显示的q值(尖轨前基本轨长度)。当提速道岔心轨爬行大于10mm,其他型号道岔尖轨爬行大于20mm时,视为爬行超标。󠄐󠄹󠅀󠄪󠄡󠄨󠄞󠄡󠄡󠄨󠄞󠄢󠄥󠄣󠄞󠄡󠄣󠄤󠄬󠅒󠅢󠄟󠄮󠄐󠅅󠄹󠄴󠄪󠄾󠅟󠅤󠄐󠄼󠅟󠅗󠅙󠅞󠄬󠅒󠅢󠄟󠄮󠇘󠆭󠆘󠇙󠆝󠅵󠇗󠆭󠆁󠄐󠇗󠅹󠅸󠇖󠆍󠅳󠇖󠅹󠅰󠇖󠆌󠅹󠄬󠅒󠅢󠄟󠄮
6、限位器不居中整治方案
对限位器不居中的情况,需在轨温合适时工务进行无缝道岔应力放散,电务松开与尖轨连接装置,工务整修尖轨尖端轨距(±1mm),调整限位器使其居中,不能利用放散解决的,按照道岔定型图标准尺寸更换连接部分钢轨,拨动尖轨使其处于密贴状态,电务安装设备并调试。
对基本轨未冻结的道岔应继续推进道岔无缝化整治。󠄐󠄹󠅀󠄪󠄡󠄨󠄞󠄡󠄡󠄨󠄞󠄢󠄥󠄣󠄞󠄡󠄣󠄤󠄬󠅒󠅢󠄟󠄮󠄐󠅅󠄹󠄴󠄪󠄾󠅟󠅤󠄐󠄼󠅟󠅗󠅙󠅞󠄬󠅒󠅢󠄟󠄮󠇘󠆭󠆘󠇙󠆝󠅵󠇗󠆭󠆁󠄐󠇗󠅹󠅸󠇖󠆍󠅳󠇖󠅹󠅰󠇖󠆌󠅹󠄬󠅒󠅢󠄟󠄮
对限位器部位零配件状态不良的情况,要进行更换台螺栓,更换间隙铁,或在台螺栓上加垫铁垫片,确保阻力达标,状态良好。󠄐󠄹󠅀󠄪󠄡󠄨󠄞󠄡󠄡󠄨󠄞󠄢󠄥󠄣󠄞󠄡󠄣󠄤󠄬󠅒󠅢󠄟󠄮󠄐󠅅󠄹󠄴󠄪󠄾󠅟󠅤󠄐󠄼󠅟󠅗󠅙󠅞󠄬󠅒󠅢󠄟󠄮󠇘󠆭󠆘󠇙󠆝󠅵󠇗󠆭󠆁󠄐󠇗󠅹󠅸󠇖󠆍󠅳󠇖󠅹󠅰󠇖󠆌󠅹󠄬󠅒󠅢󠄟󠄮
7、动作杆与锁框磨卡整治方案
对锁框调整不当造成磨卡的情况应松开两边锁闭框固定螺栓,反复操纵道岔,利用外锁闭杆来回动作,纠正锁闭框位置,再人工微调锁闭框位置,确保锁闭框与锁闭杆不磨卡。
对连接转辙机的枕木爬行的情况应利用大机脱杆捣固解决,若不具备大机捣固条件可临时采取方正枕木的方法解决。󠄐󠄹󠅀󠄪󠄡󠄨󠄞󠄡󠄡󠄨󠄞󠄢󠄥󠄣󠄞󠄡󠄣󠄤󠄬󠅒󠅢󠄟󠄮󠄐󠅅󠄹󠄴󠄪󠄾󠅟󠅤󠄐󠄼󠅟󠅗󠅙󠅞󠄬󠅒󠅢󠄟󠄮󠇘󠆭󠆘󠇙󠆝󠅵󠇗󠆭󠆁󠄐󠇗󠅹󠅸󠇖󠆍󠅳󠇖󠅹󠅰󠇖󠆌󠅹󠄬󠅒󠅢󠄟󠄮
对道岔钢轨接头未冻结引起的基本轨爬行应继续推进道岔无缝化整治。󠄐󠄹󠅀󠄪󠄡󠄨󠄞󠄡󠄡󠄨󠄞󠄢󠄥󠄣󠄞󠄡󠄣󠄤󠄬󠅒󠅢󠄟󠄮󠄐󠅅󠄹󠄴󠄪󠄾󠅟󠅤󠄐󠄼󠅟󠅗󠅙󠅞󠄬󠅒󠅢󠄟󠄮󠇘󠆭󠆘󠇙󠆝󠅵󠇗󠆭󠆁󠄐󠇗󠅹󠅸󠇖󠆍󠅳󠇖󠅹󠅰󠇖󠆌󠅹󠄬󠅒󠅢󠄟󠄮
8、基本轨、尖轨及拉杆联接零配件松动整治方案
针对基本轨、尖轨及拉杆联接零配件松动的现象,要对其进行周期性复紧,保证扭力矩达到要求,使尖轨爬行量降到最低。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