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的日常安全管理中,各业务部门在设备管理上存在相互交叉的部分,称为结合部。其中,道岔及其转换设备的建设施工和维修养护需要工务部门和电务部门相互配合,两者衔接部分称为工电结合部。󠄐󠄹󠅀󠄪󠄡󠄨󠄞󠄢󠄢󠄤󠄞󠄦󠄢󠄞󠄨󠄠󠄬󠅒󠅢󠄟󠄮󠄐󠅅󠄹󠄴󠄪󠄾󠅟󠅤󠄐󠄼󠅟󠅗󠅙󠅞󠄬󠅒󠅢󠄟󠄮󠇘󠆭󠆘󠇙󠆝󠅵󠇗󠆭󠆁󠄐󠇗󠅹󠅸󠇖󠆍󠅳󠇖󠅹󠅰󠇖󠆌󠅹󠄬󠅒󠅢󠄟󠄮
在当前道岔设备的现场维修养护中,工电结合部是工电双方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因此,如何在制造阶段发现工电结合部问题,从源头上降低道岔工电结合部的故障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将与大家深入探讨厂内道岔工电结合部的技术标准和检查要点。󠄐󠄹󠅀󠄪󠄡󠄨󠄞󠄢󠄢󠄤󠄞󠄦󠄢󠄞󠄨󠄠󠄬󠅒󠅢󠄟󠄮󠄐󠅅󠄹󠄴󠄪󠄾󠅟󠅤󠄐󠄼󠅟󠅗󠅙󠅞󠄬󠅒󠅢󠄟󠄮󠇘󠆭󠆘󠇙󠆝󠅵󠇗󠆭󠆁󠄐󠇗󠅹󠅸󠇖󠆍󠅳󠇖󠅹󠅰󠇖󠆌󠅹󠄬󠅒󠅢󠄟󠄮
01 《修规》与制造标准对比
线路上对道岔的检查以《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简称《修规》)相关规定为依据,而道岔厂则按照厂内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以上两个过程对道岔产品的检验项目和要求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两者对比如下表所示,在道岔工电结合部14个项点中,有11个项点的厂内控制标准严于《修规》中的要求,通过加强生产源头质量控制,可使道岔指标符合标准要求,更好满足现场使用。
序号 | 检验项目 | 《修规》要求 | 厂内检验要求 | |
250km/h~350km/h | 200km/h | |||
1 | 查照间隔 | ≥1391mm | 多1391mm | 21391mm |
2 | 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间隙 | <1mm | <0.5mm | <0.5mm |
3 | 可动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翼轨间隙 | <1mm | <0.5mm | <0.5mm |
4 | 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间隙 | <1.5mm | 侧股开通时<1mm | 侧股开通时<0.5mm,其他部分<1mm |
5 | 长短心轨密贴 | <0.5mm | <0.5mm | |
6 | 尖轨与滑床台间隙 | <2mm | <1mm,且<0.5mm的间隙不应连续出现 | 牵引点两侧<0.5mm,其余部分<1mm,且<1mm的间隙不应超过该项点总数的10%,且不应连续出现 |
7 | 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台间隙 | <2mm | <1mm,且<0.5mm的间隙不应连续出现 | 牵引点两侧<0.5mm,其余部分<1mm,且<0.5mm的间隙不应连续出现 |
8 | 辊轮与尖轨轨底空隙 | 1~2mm | 1~2mm | 1~2mm |
9 | 顶铁与长心轨、短心轨、叉跟尖轨轨腰缝隙 | <1mm | <1mm | |
10 | 防跳顶铁与密贴尖轨轨底上表面间隙 | 2~5mm | 3~5mm | |
11 | 防跳顶铁与心轨轨底上表面的间隙 | 2~5mm | 3~5mm | 2~4mm |
12 | 防跳间隔铁与长心轨前端上表面的间隙 | 2~5mm | 2~6mm | 2~4mm |
13 | 二动接头铁位置偏心 | <3mm | <3mm | |
14 | 二动连接铁到长心轨轨底外侧距离 | +3mm | +3mm |
02 检查要点及方法
既然道岔厂内检查要求如此严格,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几个重要指标的检查要点和方法。
1 查照间隔
查照间隔为辙叉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测量位置为长心轨轨顶宽20~30mm范围内,使用数显轨距尺测量。󠄐󠄹󠅀󠄪󠄡󠄨󠄞󠄢󠄢󠄤󠄞󠄦󠄢󠄞󠄨󠄠󠄬󠅒󠅢󠄟󠄮󠄐󠅅󠄹󠄴󠄪󠄾󠅟󠅤󠄐󠄼󠅟󠅗󠅙󠅞󠄬󠅒󠅢󠄟󠄮󠇘󠆭󠆘󠇙󠆝󠅵󠇗󠆭󠆁󠄐󠇗󠅹󠅸󠇖󠆍󠅳󠇖󠅹󠅰󠇖󠆌󠅹󠄬󠅒󠅢󠄟󠄮
2 轨件密贴检查
检查密贴的位置为尖轨、心轨轨头切削范围内或叉跟尖轨前端100mm范围内,使用塞尺测量,以标准要求厚度的塞尺不能通过为合格。󠄐󠄹󠅀󠄪󠄡󠄨󠄞󠄢󠄢󠄤󠄞󠄦󠄢󠄞󠄨󠄠󠄬󠅒󠅢󠄟󠄮󠄐󠅅󠄹󠄴󠄪󠄾󠅟󠅤󠄐󠄼󠅟󠅗󠅙󠅞󠄬󠅒󠅢󠄟󠄮󠇘󠆭󠆘󠇙󠆝󠅵󠇗󠆭󠆁󠄐󠇗󠅹󠅸󠇖󠆍󠅳󠇖󠅹󠅰󠇖󠆌󠅹󠄬󠅒󠅢󠄟󠄮


3 辊轮和滑床台检查
(1)辊轮分为双辊轮系统和单辊轮系统,双辊轮系统处测量里侧辊轮(靠近尖轨的辊轮)与尖轨轨底的间隙。󠄐󠄹󠅀󠄪󠄡󠄨󠄞󠄢󠄢󠄤󠄞󠄦󠄢󠄞󠄨󠄠󠄬󠅒󠅢󠄟󠄮󠄐󠅅󠄹󠄴󠄪󠄾󠅟󠅤󠄐󠄼󠅟󠅗󠅙󠅞󠄬󠅒󠅢󠄟󠄮󠇘󠆭󠆘󠇙󠆝󠅵󠇗󠆭󠆁󠄐󠇗󠅹󠅸󠇖󠆍󠅳󠇖󠅹󠅰󠇖󠆌󠅹󠄬󠅒󠅢󠄟󠄮


(2)用塞尺斜塞入轨底与辊轮或滑床台的缝隙,以上限标准要求厚度的塞尺不能通过,下限标准要求厚度的塞尺能通过为合格,亦可采用楔形塞尺或其他工具进行测量。
(3)有辊轮处,斥离状态下,轨件应与辊轮作用,与滑床台存在间隙;密贴状态下,轨件与滑床台接触,与辊轮之间存在间隙。󠄐󠄹󠅀󠄪󠄡󠄨󠄞󠄢󠄢󠄤󠄞󠄦󠄢󠄞󠄨󠄠󠄬󠅒󠅢󠄟󠄮󠄐󠅅󠄹󠄴󠄪󠄾󠅟󠅤󠄐󠄼󠅟󠅗󠅙󠅞󠄬󠅒󠅢󠄟󠄮󠇘󠆭󠆘󠇙󠆝󠅵󠇗󠆭󠆁󠄐󠇗󠅹󠅸󠇖󠆍󠅳󠇖󠅹󠅰󠇖󠆌󠅹󠄬󠅒󠅢󠄟󠄮


(4)无辊轮处,转换时轨件应在滑床台上均匀摩擦滑动,且无单个集中受力磨耗;滑床台不应有损坏、变形及焊缝开裂;密贴状态下,每个滑床台板都需检测。


(5)图号CN6118AS产品,CZr1ev型辊轮(2辊轮)保证尖轨轨底始终覆盖两个辊轮;CZr3e11-00型(4辊轮)尖轨密贴状态下,以尖轨轨底盖住第1个辊轮半个轮为准。尖轨密贴时,尖轨轨底与台板的缝隙应小于0.5mm;尖轨斥离时(双辊轮处不量),尖轨轨底与台板的缝隙介于0.7-3mm。
4 顶铁和间隔铁检查
(1)防跳顶铁与轨肢上表面的间隙使用塞尺测量,客专线产品测量此项点,防跳顶铁位置如下表所示:󠄐󠄹󠅀󠄪󠄡󠄨󠄞󠄢󠄢󠄤󠄞󠄦󠄢󠄞󠄨󠄠󠄬󠅒󠅢󠄟󠄮󠄐󠅅󠄹󠄴󠄪󠄾󠅟󠅤󠄐󠄼󠅟󠅗󠅙󠅞󠄬󠅒󠅢󠄟󠄮󠇘󠆭󠆘󠇙󠆝󠅵󠇗󠆭󠆁󠄐󠇗󠅹󠅸󠇖󠆍󠅳󠇖󠅹󠅰󠇖󠆌󠅹󠄬󠅒󠅢󠄟󠄮
图号 | 客专线(07)009 | 客专线(07)006 | 客专线(10)017 |
检查位置 (从尖端起) | 心轨轨侧第1、4、7个 | 心轨轨侧第1、4、7 、10、13、16个 | 心轨轨侧第1、3个 |


(3)心轨与防跳间隔铁间隙的检查,客专线可动心辙叉按照相应标准检查,即2~6mm;使用塞尺或专用工具测量。


(3)心轨与防跳间隔铁间隙的检查,客专线可动心辙叉按照相应标准检查,即2~6mm;使用塞尺或专用工具测量。

5 二动连接铁(二动接头铁)
心轨二动牵引点处长短心轨间接头铁与两侧翼轨轨底距离极限偏差为±3mm,如图中P、Q所示,用工具量出两者实测值,与设计值相差不超过标准允许偏差,用以防止二动连接铁位置偏离设计位置:同时测量二动连接铁前后端距长心轨轨肢的距离,应大致相等,测量此项点可避免二动铁装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