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施工技术>案例分析>浙江萧甬铁路余姚段路基塌陷事故案例分析

浙江萧甬铁路余姚段路基塌陷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概况

2005年5月9日上午,浙江萧甬铁路路基发生整体下沉事故,发生塌陷的铁路位于浙江余姚市牟山镇境内,塌陷路段全长100多米,两条铁道全部悬空,塌陷处的铁轨严重变形,路基旁的树木、电线杆纷纷倾倒,旁边的一条机耕路也被横向折断,向南侧平移了5、6米,导致行车中断。萧甬铁路是中国浙江一条连接杭州和宁波的铁路,起点是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站,终点在宁波南站,全长147.32千米。此次塌方软土地基长度超过150米,深度达到5-10米。铁道部专家组确定抢修方案,并且挑灯夜战得进行抢修工作,不过由于仍有数万方的土石需要回填,而且遭遇世界性“软土地基”难题及作业空间狭小问题的夹击,这给抢修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

2.事故原因

从塌陷的情况可以看出,附在软土表层的道渣路基就像鸡蛋壳,而下面的软土就像蛋黄,只要路基出现缺口,里边的软土就会流出,引发塌陷。

铁路线南侧一砖瓦厂取土后,挖成的深坑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填平。而上次塌陷处流出的软土,形成了一片边缘弧线长达200米左右的“滑舌”—扇形软土坡,并且坡前形成了二三米宽、数十米长的水洼。据施工人员介绍,经过一天的时间,铁路线北侧的鱼塘水面已经下降了1米左右,原因可能是鱼塘里的水渗到了南侧低洼地带里。

3.事故责任

当地一砖瓦厂取土造成铁路地基土体移位,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4.采取措施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和维护铁路是世界性的难题,铁道部赶赴事故现场的专家组曾考虑过架桥或改线。但经过商议发觉,架桥时间太长,改线施工量太大,经过实地测量计算,专家组决定采取“反压法”制服软土滑移。形象地说,就是在线路两侧先筑两道防线。北侧的鱼塘边,将由中铁十二局用钢板桩“钉”牢路基。塌方长度为159米,而他们要往土里“钉”上500根钢板桩,每根长度12.5米,这些钢板桩再环环相扣,形成170米长的铜墙铁壁,牢牢架起铁路路基。

󠄐󠄹󠅀󠄪󠄣󠄞󠄡󠄣󠄣󠄞󠄨󠄣󠄞󠄡󠄢󠄣󠄬󠅒󠅢󠄟󠄮󠄐󠅅󠄹󠄴󠄪󠄾󠅟󠅤󠄐󠄼󠅟󠅗󠅙󠅞󠄬󠅒󠅢󠄟󠄮󠇘󠆭󠆘󠇙󠆝󠅵󠇗󠆭󠆁󠄐󠇗󠅹󠅸󠇖󠆍󠅳󠇖󠅹󠅰󠇖󠆌󠅹󠄬󠅒󠅢󠄟󠄮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案例分析

哈大客专昌图西至开原西间8162AG红光带事故

2024-8-19 0:00:00

案例分析

武广高铁大瑶山3号隧道拱顶空洞耽误列车一般C类事故

2024-9-2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