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交分道岔组合典型病害的整治

一、复式交分道岔主要组成及状态检查

1、主要组成:①两副普通锐角辙叉及护轨;②两组可动心轨钝角辙叉;③四根直尖轨和四根曲尖轨;④六根曲导轨;⑤八根连接钢轨及连接零件;⑥砼岔枕、电动转辙机械及电路设备。

2、状态检查:对于几何尺寸中的轨距、水平(包括三角坑)支距都是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的关键尺寸,在多种资料上已有讲解,这里不在赘述。这里特别提出需对道岔组合状态的长平、大方向进行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各部联配零件磨损变化情况检查。

二、现场典型病害分析及整治

主要针对复式交分道岔组合进行的4个典型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治方法。

1、道岔组合长平不良

⑴病害成因:

一是道岔组合内钢轨交错,班组作业日常用肉眼看轨颚的方法只能检查较短范围内高低,对于长平则看不穿,有很大局限性;二是道岔组合与前后线路纵断面衔接不在同一个坡度上。

⑵针对性整治措施:

引入单元化管理概念,把整个道岔组合和前后150m线路纳入一个管理单元,使用水准仪每5m测量一个轨面标高,对整个管理单元进行拉坡设计,在线路两侧每10m设置纵断面测量护桩,使用L型起道道尺进行全面恢复道岔组合纵断面的平顺性,在日常养护中每季度坚持一次测量,每月坚持两次用道尺检查护桩点位的轨面标高,并用弦线检查点位间的10m范围内高低不平顺,对超限处所及时处理。

2、道岔组合大方向不良

⑴病害成因

一是道岔组合铺设时中轴线位置不准;二是因9#复式交分道岔多个部位有15mm的轨距加宽,日常大方向用肉眼不易判定,长期不进行拨道作业,只注重检查点位的轨距值;三是道床阻力足,曲股半径小,侧向通过机车车辆对线路横向冲击造成大方向不良。

⑵针对性整治措施

和纵断面整治同理,进行单元化管理,使用经纬仪测量无轨距加宽的控制点位,并设检查护桩,便于班组日常检查处理。大向不良采用拨道,小方向不良采用改道。先整正主要行车方向的交叉直股方向,拔正叉心;拨正时,使两个直股方向与前后线路方向直顺。在道岔两侧多处安装防横移地锚桩,每个地锚桩与钢轨用拉杆锁定,并加装绝缘装置,同时加宽道床断面,极大地增加稳定性。

3、道岔组合爬行不良

⑴病害成因

一是由于道岔设计中岔内无防爬设备,在列车冲击作用下向列车运行方向爬行。二是道岔组合前后线路全是无缝线路,由于复式交分道岔接头不能焊接,尖轨跟采用双头螺栓设计,扭力矩不足,使用无缝线路集中在道岔组合区段,造成线路爬行。爬行造成接头相错、枕木偏斜、轨缝不均、螺栓折断等病害。

⑵针对性整治措施

道岔前后四股75m线路范围内加装防爬设备连续锁定。拉方道岔、拧紧螺栓,在道岔组合前线设置无缝线路缓冲区,让前线无缝线路应力不传递至道岔组合区段内。同时安排每日对道岔组合的联结零件进行巡检,及时拧紧松动螺栓,保持道岔组合的整体性。

4、道岔组合道床弹性不良

⑴病害成因

一是更换道岔组合时,咽喉区的施工天窗点时间有限,清底深度不足,道岔枕木基本上直接上原道床的板结面上,埋下先天隐患;二是道岔组合道岔轨枕长、轨件密集,雨季时枕盒内易积水,动荷载的作用下,道床易翻浆、板结,长期形成空吊、暗坑,加速轨件伤损和联结零件失效。

⑵针对性整治措施

每年坚持雨季前和雨季后的两次不破底全面清筛,做好枕盒内排水坡,全面更换新碴。日常坚持对重点接头翻浆清挖,做到有一孔挖一孔,特别加强对电务信号设备基座旁边排水处理,重点处所设置积水坑,要保证道床本体范围内不积水。

文章来源:

原文名称:【铁路知识】复式交分道岔组合典型病害的整治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lvON61olHdeTHMakS54Yw

注意: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声明: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转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转载请附上出处链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道岔相关

打磨道岔标准作业流程(图文)

2024-1-26 0:00:23

道岔相关

道岔SC330、SC330C、SC(07)330之间的区别

2024-3-6 0:00: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