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订必要性
- 自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十五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运营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4.2万km,在京沪、京津、京张、成渝、京广(京武段)等高速铁路实现了350 km/h的高标运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运营场景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国家。
- 铁道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2〕83号)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3〕29号)是在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初期制定的,两项规则贯彻以“严检慎修”为主线的高铁维修理念,对指导我国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和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 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
——高速铁路运营规模的扩大、设备数量及类型的增多。
——运营维护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
——工电供综合维修一体化以及线路维修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维护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
——对高速铁路设备变化规律及其维护方法的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近年陆续制订或修订了一批高速铁路技术规章、规范和标准。
- 两项规则与高速铁路运营发展要求不尽适应,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合并为《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工电〔2023〕106号)(简称《规则》),于2023年 10 月 1日实施。
二、修订依据
修订依据:按照《国铁集团关于公布<运输技术规章目录>和<2021年运输技术规章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铁科信〔2021〕56号),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及相关标准等编制。
三、修订原则和适用范围
3.1修订原则:
1.充分吸收十多年来高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
2.体现高速铁路线路维修管理新特点,满足高速铁路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
3.技术要求与《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及有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技术规章相协调;整体结构与原《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基本保持一致。
3.2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20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线路维修。200km/h以下线路维修的技术标准除本规则有明确规定以外,按《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相应速度等级的技术标准执行。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四、修订过程
- 2018年3月,原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工务部组织成立了由铁科院和部分铁路局集团公司专家组成的《规则》编写组,并启动了《规则》修订工作。
- 2020年6月~7月编写组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并向全路征求意见;2020年9月~2021年7月工电部组织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再次向全路征求意见并完善了征求意见稿。
- 2021年7月27~29日组织召开了征求意见稿专家审查会,完善后形成送审稿;2021年9月向全路征求对送审稿的意见并进行了完善。
- 2021年11月16~18日组织召开了送审稿专家审查会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完善,2022年6月再次向全路征求对送审稿的意见,2022年7月12日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
- 7月22日工电部部务会审议通过报批稿,同意按规定程序报批。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属于国家铁路局管理的原铁道部规范性文件。经与国家铁路局协商沟通,在国家铁路局《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发布实施的同时,将废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
五、《规则》结构及主要内容
5.1《规则》结构:
- 《规则》共分为十一章和十六个附录,规定了高铁线路设备维修内容、设备标准、修理要求、设备检查、维修主要作业要求、维修标准、质量评定、精密测量控制网、设备图表管理以及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等内容。
5.2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制订目的:为适应高速铁路运营要求,做好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保持轨道耐久性,特制定本规则。
线路维修基本任务:保持线路设备状态完好,保证列车以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舒适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线路维修原则: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检慎修”的原则,根据线路状态变化规律,按周期进行检查,合理安排维修,做到综合检测、全面分析、精准修理,保持轨道结构、轨道几何尺寸及轮轨匹配状态良好和线路质量均衡。
管理模式:本着“资源综合、专业强化、管理集中”的原则,创新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维修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实行检、修分开制度。
——推行工电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
——铁路公司作为线路设备资产所有者,应保证设备安全、检测、维护和管理等费用的及时投入,以满足设备维护需要;铁路局集团公司负责受托范围内高速铁路线路设备的安全、维护和管理,保持线路设备状态良好,使之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严格实行天窗修制度:天窗时间应固定,一般不得少于240min,有条件时可适当延长。在维修天窗的基础上,铁路局集团公司可根据列车开行情况,临时安排昼间天窗,用于重点设备检查。
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工法,推行综合检测技术,充分利用电务、供电专业检测监测数据,辅助评判线路设备状态。
——积极推行信息化技术,完善线路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积极利用大数据对线路设备状态进行智能分析,加快推进线路运营维护智能化。
第二章 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
工 作 分 类:线路维修工作分为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
一、计划维修指根据线路及其部件的变化规律、特点以及轮轨匹配状态,按周期对线路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依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对钢轨、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扣件、轨枕、道床、无缝线路及轨道几何形位等进行单项或多项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
二、临时补修指对轨道几何不平顺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轨道设备伤损或轮轨匹配状态不良的钢轨等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处所进行的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平稳。
管 理 组 织:工务段(含桥工段,下同)或高铁基础设施段(以下简称基础设施段)负责高速铁路线路的维修管理,既有负责高速铁路线路维修管理的工务段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整合为基础设施段,新成立的应为工电供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段。
工务段线路车间,按“统一组织架构、统一天窗安排、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作业组织、统一应急处置、统一防护管理、统一生产平台、实施联合调度”要求实行车间层级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
基础设施段应按“技术+生产”模式设立工务维修技术中心和生产调度监控中心。
工务维修技术中心根据维修工作量、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合理设置相关专修队,由段直接组织规模化、专业化修理。规模较大、生产性质较强的专修队,可按车间管理。
基础设施段沿线设置综合维修车间,其主要职责为组织属地线路检查、维修及应急处置等。
兼管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的工务段、基础设施段,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车间应分别设置。
动车段(所)、大型枢纽所在地的车间由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国铁集团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中心(以下简称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中心)、铁路局集团公司受委托承担利用综合检测列车(含轨道检查车,下同)、钢轨探伤车、综合巡检车、巡检设备等对线路进行周期性检测和钢轨周期性探伤。
工务机械段(含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下同)受委托承担利用大型养路机械对线路进行修理。
第三章 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线 路 平、纵断 面:根据《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轨道设计规范》以及运营实际,规定了线 路 平、纵断面设置要求。
有 砟 道 床:规定了正线有砟道床断面尺寸、道砟材质及级配要求,以及聚氨酯固化道床要求。
无 砟 道 床:规定了CRTSⅠ型板式、CRTSⅡ型板式、CRTSⅢ型板式、CRTS双块式以及道岔区轨枕埋入式和板式无砟道床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伤损形式及伤损等级判定标准。
有砟轨道轨枕:有砟轨道正线采用Ш型混凝土枕,轨枕配置标准为每千米1667根,均匀布置。电容枕、磁轨枕、电气绝缘节枕应按设计铺设。混凝土枕及混凝土岔枕伤损等级分严重伤损和失效两级,规定了混凝土枕及混凝土岔枕严重伤损及失效判定标准。
钢 轨:规定了正线、到发线、道岔、调节器和胶接绝缘接头用轨的选用,钢轨、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护轨的平直度、表面质量缺陷深度容许偏差,钢轨伤损形式、轻伤和重伤及折断标准。
扣件:规定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弹条IV型、弹条V型或FC型扣件,无砟轨道WJ-7型、WJ-8型、W300-1型或SFC型扣件,客货共线铁路有砟轨道弹条Ⅱ型、弹条Ⅲ型扣件以及桥上无缝线路设计要求使用小阻力扣件的组成、主要技术要求、以及出现不良状态或伤损应进行修理或更换的要求。
道岔及调节器
道岔:根据线路允许速度等运营条件合理选用道岔,道岔结构及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规定了尖轨、心轨、叉跟尖轨、基本轨、翼轨、导轨应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的要求,道岔扣件系统、辊轮系统及他零部件应满足的要求,护轨侧面磨耗轻伤和重伤标准,无缝道岔应满足技术要求。
调节器:调节器技术参数、性能和配置、结构及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调节器用钢轨、扣件及其他零部件制造、组装、吊装、运输、储存等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规定了调节器、梁端伸缩装置布置技术要求,扣件系统及联结零件安装与维护要求,尖轨、基本轨修理或更换要求。
无缝线路:正线及到发线应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
规定了无缝线路锁定轨温、钢轨焊接、绝缘接头、管理单元、位移观测桩的设置、应力放散或调整、维修等技术要求。
桥上护轨及辅助轨:规定了有砟桥上设置护轨、有砟与无砟轨道结构过渡段设置及维修要求。
标志标识:线路标志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置,字体、字号符合要求,有别于接触网杆号等其他标志,便于司机瞭望确认。
规定了警冲标、标识、里程射频标的设置要求。
第四章 线路设备检查
按“动态检查为主,动、静态检查相结合,结构检查与几何尺寸检查并重”的原则做好线路设备检查,积极采用先进的线路检查设备,提高线路检查质量和效率。规定了线路动态检查、线路静态检查、钢轨检查的方法、检查内容和周期,以及计量器具检定校准 。
第五章 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主要规定了:钢轨修理(包括钢轨修理作业原则、现场焊接钢轨作业要求、钢轨打磨技术要求),扣件维修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轨枕修理作业,无砟道床维修作业,道岔及调节器作业,轨道精调,大型养路机械起拨道、捣固、稳定作业,无缝线路作业,冻害整治作业,线路维修作业管理等要求。
第六章 线路设备维修标准
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维修周期、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车辆动力学指标管理值及轨道短波状态车辆动态响应指标管理值、作业验收办法。
第七章 线路质量评定
根据高速铁路线路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删除了线路、道岔、调节器保养质量评定。
关于线路设备状态评定,明确应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季节特点,结合日常检查,按“实时检、适时鉴”的原则,运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线路设备状态评定。
第八章 精密测量控制网
关于精密测量控制网,《规则》仅保留设置和复测的原则要求,维护管理的其他要求按设计规范和 《运营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管理办法》执行。
应建立统一的精测网,作为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统一的测量基准。
应加强精测网控制点日常检查和维护,为线路运营维修提供稳定可靠的控制基准。
精测网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不宜超过3年,具体复测周期由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线路沉降、地质条件等情况确定 。复测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精密工程测量资质。
第九章 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与作业车辆停留线
线路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应按要求配备,保持状态良好,使用后应及时补充,并要求对线路常备材料型号、规格、存放地点和数量等建账管理。
根据高速铁路作业车辆停留实际需要,修改了停留线长度。车辆停留线应按要求设置,以满足维修要求。
第十章 线路设备图表管理
根据《工务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办法(暂行)增加了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内容,规定了线路设备图表编制、审核、汇总与上报等要求。
线路设备图表是工务线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真实准确、完整有效。施工单位应将准确、完整的竣工资料(包括电子档案)及时移交给段,段应做好相关竣工资料的核对和整理。
线路设备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设备图表。
铁路局集团公司每季进行线路设备汇总(第四季进行年度汇总),于每年3月底前向国铁集团工电部上报线路设备图表电子资料,4月上旬前完成线路运营情况计算并上报线路运营情况数据。
第十一章 附 则
本规则由国铁集团工电部负责解释。
本规则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 录
- 本规则共有十六个附录,根据现场实际和维修需求,修改了有关附录。
- 1.根据现场扣件维修需求,附录八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方法,增加了WJ-7型扣件、WJ-8型扣件、W300-1型扣件钢轨位置特殊调整方法。
- 2.附录九无砟道床损坏更换/修复方法,增加了CRTSⅠ、CRTSⅢ型预应力轨道板断裂钢棒修复,CRTS Ⅱ型板式无砟道床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更换,CRTS Ⅱ型板式无砟道床宽窄接缝修复,CRTSⅢ型板式无砟道床损坏更换/修复方法。
- 3.附录十无砟道床伤损维修方法,增加了柔性填充法,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离缝修补。
- 4.按照满足需要、高效利用、动态调整的原则,优化了附录十二“无砟轨道线路维修工机具参考标准”和附录十三“有砟轨道线路维修工机具参考标准”,补充了基础设施段工务维修技术中心、综合车间、综合工区工机具配置参考标准。根据检测技术进步,为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增加了有关新型检测设备配置。
- 5.结合实际优化了附录十四“无砟轨道正线线路常备材料参考标准”和附录十五“有砟轨道正线线路常备材料参考标准”,增加了道岔钢轨重伤(折断)紧急加固装置、电气绝缘节枕、磁轨枕配置要求,减少了绝缘轨距杆备用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