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源下载>业务资料>某线无砟轨道与线下工程交接管理办法

某线无砟轨道与线下工程交接管理办法

无砟轨道与线下工程交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与线下工程交接管理工作,明确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无砟轨道施工与线下工程顺利衔接,又好又快地推进工序转换,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面(梁面、路基面、仰拱填充面等)质量交接和无砟轨道接口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三条 定义:移交单位指负责桥梁、路基、隧道施工的承包商。接收单位指负责无砟轨道施工的承包商。 

第二章  交接依据

第四条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5-201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Q/CR 9230-2016、联合体下发的《工序交接管理办法 Handover Process Procedure》(JBHSR-IC-QM-PCD-010 Rev.00)、《**高铁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细则》(IC/HSRCC.CM/PT/V/1347-2020)。

第五条 设计图纸要求。 

第二章  交接程序

第六条 无砟轨道施工单位与线下工程施工单位属于同一承包商,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由承包商内部协调完成交接。

第七条 无砟轨道施工单位与线下工程施工单位属于不同的承包商,交接管理工作由联合体组织,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参加,按照《工序交接管理办法 Handover Process Procedure》(JBHSR-IC-QM-PCD-010 Rev.00)程序要求进行交接。线下工程未通过交接,不允许进入无砟轨道工序施工。

第八条 线下工程在符合设计要求,取得合格的沉降评估报告后,移交单位进行自检自验,自检合格后,移交单位以书面形式向接收单位和联合体提交工序移交申请,接收单位应审核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确认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变形符合设计要求,由双方在工序交接单签认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详见《工序交接管理办法 Handover Process Procedure》(JBHSR-IC-QM-PCD-010 Rev.00)附表。交接未通过,移交单位必须在联合体要求期限内整治完成并重新提交交接申请,并再次移交。

第九条 为提高工效,移交单位在自检自验时,也可邀请接收单位一并参加。但移交单位对提交的自检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章  质量交接内容和要求

第十条 无砟轨道与路基工程工序交接

1、无砟轨道施工前路基工程交接内容:沉降变形评估报告、竣工测量资料、测量标志、接触网基础、CPⅢ元件埋设立柱、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质量、路基面中线、高程、宽度、平整度及横向排水坡度。󠄐󠄹󠅀󠄪󠄡󠄣󠄞󠄥󠄩󠄞󠄢󠄢󠄥󠄞󠄦󠄦󠄬󠅒󠅢󠄟󠄮󠄐󠅅󠄹󠄴󠄪󠄾󠅟󠅤󠄐󠄼󠅟󠅗󠅙󠅞󠄬󠅒󠅢󠄟󠄮󠇘󠆭󠆘󠇙󠆝󠅵󠇗󠆭󠆁󠄐󠇗󠅹󠅸󠇖󠆍󠅳󠇖󠅹󠅰󠇖󠆌󠅹󠄬󠅒󠅢󠄟󠄮

2、无砟轨道施工前路基工程交接质量要求:󠄐󠄹󠅀󠄪󠄡󠄣󠄞󠄥󠄩󠄞󠄢󠄢󠄥󠄞󠄦󠄦󠄬󠅒󠅢󠄟󠄮󠄐󠅅󠄹󠄴󠄪󠄾󠅟󠅤󠄐󠄼󠅟󠅗󠅙󠅞󠄬󠅒󠅢󠄟󠄮󠇘󠆭󠆘󠇙󠆝󠅵󠇗󠆭󠆁󠄐󠇗󠅹󠅸󠇖󠆍󠅳󠇖󠅹󠅰󠇖󠆌󠅹󠄬󠅒󠅢󠄟󠄮

(1)沉降变形评估报告应包含:观测点的沉降预测分析、沉降变形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铺轨后至交验期间沉降变形情况分析。󠄐󠄹󠅀󠄪󠄡󠄣󠄞󠄥󠄩󠄞󠄢󠄢󠄥󠄞󠄦󠄦󠄬󠅒󠅢󠄟󠄮󠄐󠅅󠄹󠄴󠄪󠄾󠅟󠅤󠄐󠄼󠅟󠅗󠅙󠅞󠄬󠅒󠅢󠄟󠄮󠇘󠆭󠆘󠇙󠆝󠅵󠇗󠆭󠆁󠄐󠇗󠅹󠅸󠇖󠆍󠅳󠇖󠅹󠅰󠇖󠆌󠅹󠄬󠅒󠅢󠄟󠄮

(2)测量资料应连续,沉降观测设施及装置、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接触网支柱基础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沿线路纵向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距线路中心线位置 0~+20mm 尺量
2 沿线路纵向位置 ±10mm 仪器测量
3 形状尺寸(截面尺寸) 0~+50mm 尺量

(4)CPⅢ元件埋设立柱具备埋设轨道控制网CPⅢ点的条件。

(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应内在密实,板结良好,压实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填料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压实系数K
级配碎石 ≥190 ≥55 ≥0.97

(6)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中线高程 ±10mm 仪器测量
2 路肩高程 ±10mm 仪器测量
3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0~+20mm 尺量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5 横坡 ±0.5% 坡度尺测量
6 平整度 15mm/3m 3.0m直尺和塞尺测量

(7)基床表层所用土工膜铺设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铺设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查验检验批资料
2 搭接宽度 0~50mm
3 设置高程 ±30mm
4 接缝错开距离 ±50mm

第十一条 无砟轨道与桥梁工程工序交接

1、无砟轨道施工前桥梁工程交接内容:沉降变形评估报告、竣工测量资料、测量标志、接触网基础、CPⅢ元件埋设防护墙、桥面中线、高程、宽度、平整度、梁缝宽度、相邻梁端顶面相对高差、排水坡、预埋件(含挡水台预埋筋)位置、连续梁梁面高程加密测量、梁面拉(凿)毛质量、伸缩缝。󠄐󠄹󠅀󠄪󠄡󠄣󠄞󠄥󠄩󠄞󠄢󠄢󠄥󠄞󠄦󠄦󠄬󠅒󠅢󠄟󠄮󠄐󠅅󠄹󠄴󠄪󠄾󠅟󠅤󠄐󠄼󠅟󠅗󠅙󠅞󠄬󠅒󠅢󠄟󠄮󠇘󠆭󠆘󠇙󠆝󠅵󠇗󠆭󠆁󠄐󠇗󠅹󠅸󠇖󠆍󠅳󠇖󠅹󠅰󠇖󠆌󠅹󠄬󠅒󠅢󠄟󠄮

2、无砟轨道施工前桥梁工程交接质量要求:󠄐󠄹󠅀󠄪󠄡󠄣󠄞󠄥󠄩󠄞󠄢󠄢󠄥󠄞󠄦󠄦󠄬󠅒󠅢󠄟󠄮󠄐󠅅󠄹󠄴󠄪󠄾󠅟󠅤󠄐󠄼󠅟󠅗󠅙󠅞󠄬󠅒󠅢󠄟󠄮󠇘󠆭󠆘󠇙󠆝󠅵󠇗󠆭󠆁󠄐󠇗󠅹󠅸󠇖󠆍󠅳󠇖󠅹󠅰󠇖󠆌󠅹󠄬󠅒󠅢󠄟󠄮

(1)沉降变形评估报告应包含:观测点的沉降预测分析、沉降变形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铺轨后至交验期间沉降变形情况分析。󠄐󠄹󠅀󠄪󠄡󠄣󠄞󠄥󠄩󠄞󠄢󠄢󠄥󠄞󠄦󠄦󠄬󠅒󠅢󠄟󠄮󠄐󠅅󠄹󠄴󠄪󠄾󠅟󠅤󠄐󠄼󠅟󠅗󠅙󠅞󠄬󠅒󠅢󠄟󠄮󠇘󠆭󠆘󠇙󠆝󠅵󠇗󠆭󠆁󠄐󠇗󠅹󠅸󠇖󠆍󠅳󠇖󠅹󠅰󠇖󠆌󠅹󠄬󠅒󠅢󠄟󠄮

(2)测量资料应连续,沉降变形观测装置的规格、材料及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接触网支柱基础、CPⅢ元件埋设防护墙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中心位置 5 尺量
2 长度 ±15 尺量
3 厚度 ±5 尺量
4 顶面高程 ±10 水准仪
5 顶面及侧面平整度 3 1m靠尺、塞尺
6 垂直度 3mm/1m 吊线尺量
7 预留孔中心位置 15 尺量
8 接触网支柱基础 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 0~5 测量检查
螺栓相邻间距 ±1
基础中心距线路中线的距离 0~+50
基础横断面尺寸 ±20
基础顺线路方向偏移 ±50
基础顶面高程 ±5

(4)桥面中线、高程、宽度、平整度、相邻梁端顶面相对高差、排水坡、预埋件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桥面中线位置 10 仪器测量
2 桥面高程 ±20 仪器测量
3 桥面宽度 ±10 仪器测量
4 桥面平整度 5mm/1m 1m靠尺、塞尺
5 相邻梁端高差 10 仪器测量
6 预埋件位置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7 排水坡 符合设计要求 坡度尺测量

(5)连续梁梁面高程宜按不大于3m一个断面加密测量。

(6)桥面清洁度:无灰尘、无杂物、无油渍、无垃圾、整洁有序;梁面拉(凿)毛质量:底座板范围桥面拉(凿)毛均匀、无空白。󠄐󠄹󠅀󠄪󠄡󠄣󠄞󠄥󠄩󠄞󠄢󠄢󠄥󠄞󠄦󠄦󠄬󠅒󠅢󠄟󠄮󠄐󠅅󠄹󠄴󠄪󠄾󠅟󠅤󠄐󠄼󠅟󠅗󠅙󠅞󠄬󠅒󠅢󠄟󠄮󠇘󠆭󠆘󠇙󠆝󠅵󠇗󠆭󠆁󠄐󠇗󠅹󠅸󠇖󠆍󠅳󠇖󠅹󠅰󠇖󠆌󠅹󠄬󠅒󠅢󠄟󠄮

第十二条 无砟轨道与隧道工程工序交接

1、无砟轨道施工前隧道工程交接内容:沉降变形评估报告、竣工测量资料、测量标志、接触网槽道、CPⅢ元件埋设隧道边墙或排水沟、隧道底板及仰拱充填层表面高程、宽度、平整度、拉(凿)毛质量、横向排水坡、隧道中线位置。󠄐󠄹󠅀󠄪󠄡󠄣󠄞󠄥󠄩󠄞󠄢󠄢󠄥󠄞󠄦󠄦󠄬󠅒󠅢󠄟󠄮󠄐󠅅󠄹󠄴󠄪󠄾󠅟󠅤󠄐󠄼󠅟󠅗󠅙󠅞󠄬󠅒󠅢󠄟󠄮󠇘󠆭󠆘󠇙󠆝󠅵󠇗󠆭󠆁󠄐󠇗󠅹󠅸󠇖󠆍󠅳󠇖󠅹󠅰󠇖󠆌󠅹󠄬󠅒󠅢󠄟󠄮

2、无砟轨道施工前隧道工程交接质量要求:󠄐󠄹󠅀󠄪󠄡󠄣󠄞󠄥󠄩󠄞󠄢󠄢󠄥󠄞󠄦󠄦󠄬󠅒󠅢󠄟󠄮󠄐󠅅󠄹󠄴󠄪󠄾󠅟󠅤󠄐󠄼󠅟󠅗󠅙󠅞󠄬󠅒󠅢󠄟󠄮󠇘󠆭󠆘󠇙󠆝󠅵󠇗󠆭󠆁󠄐󠇗󠅹󠅸󠇖󠆍󠅳󠇖󠅹󠅰󠇖󠆌󠅹󠄬󠅒󠅢󠄟󠄮

(1)沉降变形评估报告应包含:观测点的沉降预测分析、沉降变形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铺轨后至交验期间沉降变形情况分析。󠄐󠄹󠅀󠄪󠄡󠄣󠄞󠄥󠄩󠄞󠄢󠄢󠄥󠄞󠄦󠄦󠄬󠅒󠅢󠄟󠄮󠄐󠅅󠄹󠄴󠄪󠄾󠅟󠅤󠄐󠄼󠅟󠅗󠅙󠅞󠄬󠅒󠅢󠄟󠄮󠇘󠆭󠆘󠇙󠆝󠅵󠇗󠆭󠆁󠄐󠇗󠅹󠅸󠇖󠆍󠅳󠇖󠅹󠅰󠇖󠆌󠅹󠄬󠅒󠅢󠄟󠄮

(2)测量资料应连续,沉降观测设施及装置、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接触网槽道安装定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槽道嵌入混凝土 -5.0 尺量
2 环向位置 30 尺量
3 纵向位置 ±500 尺量
4 与纵向、环向平行(每米) ±5 仪器测量
5 单独槽道倾斜 3 仪器测量
6 同组两槽道间距 ±10 尺量

(4)隧道底板及仰拱充填层表面高程允许偏差为±10mm,宽度、平整度、拉(凿)毛质量、横向排水坡、隧道中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章  交接准备的资料及工具

第十三条  移交单位负责现场提供自检的附表1-5,并准备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条码尺和50m钢尺。

第十四条 移交单位负责提供3米靠尺、1 m靠尺、0.5m水平尺、塞尺、标识用的红色喷漆等用具。 

第五章  责任划分

第十五条 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无砟轨道与线下工程的交接属于联合体内部工作面交接,施工责任方仍对其承担的施工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不变。

第十六条  在交接验收前,移交单位负责基面清理干净。交接完成后,各单位要保持移交工作面的整洁性,谁污染谁负责清理。

第十七条 联合体

1、负责组织移交单位与接收单位做好交接工作。󠄐󠄹󠅀󠄪󠄡󠄣󠄞󠄥󠄩󠄞󠄢󠄢󠄥󠄞󠄦󠄦󠄬󠅒󠅢󠄟󠄮󠄐󠅅󠄹󠄴󠄪󠄾󠅟󠅤󠄐󠄼󠅟󠅗󠅙󠅞󠄬󠅒󠅢󠄟󠄮󠇘󠆭󠆘󠇙󠆝󠅵󠇗󠆭󠆁󠄐󠇗󠅹󠅸󠇖󠆍󠅳󠇖󠅹󠅰󠇖󠆌󠅹󠄬󠅒󠅢󠄟󠄮

2、负责无砟轨道交接前的现场及技术资料准备工作。󠄐󠄹󠅀󠄪󠄡󠄣󠄞󠄥󠄩󠄞󠄢󠄢󠄥󠄞󠄦󠄦󠄬󠅒󠅢󠄟󠄮󠄐󠅅󠄹󠄴󠄪󠄾󠅟󠅤󠄐󠄼󠅟󠅗󠅙󠅞󠄬󠅒󠅢󠄟󠄮󠇘󠆭󠆘󠇙󠆝󠅵󠇗󠆭󠆁󠄐󠇗󠅹󠅸󠇖󠆍󠅳󠇖󠅹󠅰󠇖󠆌󠅹󠄬󠅒󠅢󠄟󠄮

3、负责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对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保证无砟轨道与线下工程交接顺利进行。󠄐󠄹󠅀󠄪󠄡󠄣󠄞󠄥󠄩󠄞󠄢󠄢󠄥󠄞󠄦󠄦󠄬󠅒󠅢󠄟󠄮󠄐󠅅󠄹󠄴󠄪󠄾󠅟󠅤󠄐󠄼󠅟󠅗󠅙󠅞󠄬󠅒󠅢󠄟󠄮󠇘󠆭󠆘󠇙󠆝󠅵󠇗󠆭󠆁󠄐󠇗󠅹󠅸󠇖󠆍󠅳󠇖󠅹󠅰󠇖󠆌󠅹󠄬󠅒󠅢󠄟󠄮

第十八条 移交单位责任

1、对基面进行清理,保证基面干净、整洁、无杂物。󠄐󠄹󠅀󠄪󠄡󠄣󠄞󠄥󠄩󠄞󠄢󠄢󠄥󠄞󠄦󠄦󠄬󠅒󠅢󠄟󠄮󠄐󠅅󠄹󠄴󠄪󠄾󠅟󠅤󠄐󠄼󠅟󠅗󠅙󠅞󠄬󠅒󠅢󠄟󠄮󠇘󠆭󠆘󠇙󠆝󠅵󠇗󠆭󠆁󠄐󠇗󠅹󠅸󠇖󠆍󠅳󠇖󠅹󠅰󠇖󠆌󠅹󠄬󠅒󠅢󠄟󠄮

2、对自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3、对交接过程存在的问题按联合体要求的时间节点整修完成,并经过联合体的复查验收方可进行再次交接。󠄐󠄹󠅀󠄪󠄡󠄣󠄞󠄥󠄩󠄞󠄢󠄢󠄥󠄞󠄦󠄦󠄬󠅒󠅢󠄟󠄮󠄐󠅅󠄹󠄴󠄪󠄾󠅟󠅤󠄐󠄼󠅟󠅗󠅙󠅞󠄬󠅒󠅢󠄟󠄮󠇘󠆭󠆘󠇙󠆝󠅵󠇗󠆭󠆁󠄐󠇗󠅹󠅸󠇖󠆍󠅳󠇖󠅹󠅰󠇖󠆌󠅹󠄬󠅒󠅢󠄟󠄮

第十九条 接收单位责任

对移交单位的交接内容必须严格检查,把好质量关,不合格的工序不得签字放行,并对自己的交接签认的工序质量负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联合体质量部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中没有明确要求的,均按中国现有验标有关规定执行。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业务资料

提速道岔的维修养护标准及重点

2023-11-12 0:00:35

业务资料

GJY-T系列轨道检查仪用户手册

2024-1-29 0:00: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