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渡线是特种道岔之一,养护维修标准高,又因菱形的存在,病害较多,有些病害不易被发现,多年病害没有得到整治。现就交叉渡线病害做如下分析:
1、线间距不合
线间距不合,是一种不被重视,又不易发现的病害,有的铺设时就不合,也有的是人为拨道造成的不合。为了使其相连接的线路,道岔方向良好,少量的拨动了交叉渡线其中的道岔,达到都不影响的目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病害还是出现了。与交叉渡线道岔相连接的线路,道岔方向明显不良,就方向不良、不做调查盲目拨道,顺撬至交叉渡线,导致交叉渡线两外直股不平行,直接影响作业项目和位置,该做的没做,病害依然存在。还有的已找到病害,但未从根本上解决,结果反复出现。大站场这种工时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发现不良方向,涉及到有可能与线间距有关的,都要在岔头、岔中、岔尾、横轴处检测线间距离,以防误事。如确系线间距不合造成的病害,应以设计的标准线间距为主线,依此做好与其相连接线路、道岔的整治。
2、菱形延长边的直线段内方向不良
钝、锐角辙叉工作边少数因出厂就有缺陷外,应直顺。辙叉与小铁(短轨)相连接,形成了等长边的菱形道岔。钝、锐角辙叉互为补角,其共用边(小铁)两端延长线,至下导曲线终点不应有矢度。而在这种直线段内有矢度的却占大多数。一种是菱形任意边的延长边,两组下导曲终点间的直线段有矢度,最大有16mm;另一种是连接锐角辙叉跟端轨端至下导曲终点非工作边间有矢度,在不足5米长度内最大矢度有13mm。在日常设备检查中,没有检查出现不良方向的根源,也没有研究怎样整治,所以病害长期存在。大站场此类病害之所以较多,主要是不会分析不会找撬。
发现不良方向,要目视四股,甚至八股轨向,弦量正、负矢度,之后测量锐角辙叉后开口,一般情况下,80%的病害都发生在这里,看检测数据,再检测该组道岔的支距,便可确定作业项目和位置了。每种病害形成的原因不同,整治病害的方法也不同,采取拨、改、打磨相结合的方法整治。达到目视方向良好的目的。如轨向良好,轨距、轨距变化率在允许范围内,要服从轨向,不要追求零标准,零误差,只要菱形延长边直线段内矢度在允许范围内就很难做到了。
总之,不论是锐角辙叉,还是钝角辙叉,两边延长线方向不良,要从辙叉后开程上找问题,从各单开道岔支距上找问题,从线间距上找问题,一般情况下,方向不良病害完全可以根治。
3、交叉渡线道岔不在同一平面上
交叉渡线是机车车辆从不同方向,均可由一股轨道转向另一股轨道的特种道岔。因四个方向道岔的直向和侧向通过列车量的不同,才有交叉渡线难以保持同一平面的特殊性。除在特殊情况下铺设的交叉渡线外,绝大多数道岔应在同一平面上。有高差就有水平差,很难维修。所以维修应尽力做到认真调查,精心作业,起平、顺平达到标准。
起道初基点的确定,从水平差调查开始。分别在锐角辙叉后两股钢轨间,能置道尺的最宽处,检测两组道岔水平差,检测两组道岔水平差,较低的一组岔头起道量为1:6,如水平差3mm,较低一组岔头起道量为18mm。测后水平差大的一端即为起道初基点。
起道还应注意,在大长平基本良好的情况下,以最高点为标准,向较低处按水平起道,尽量从较低道岔向标准点起道。起道时要对起道处做好顺撬,保持原有线路纵断无较大变化。
还有一种先天病害,就是辙叉拱背。菱形长平不良,小铁空吊板。这种病害因铺设时没有发现,所以,只有找平小铁无空吊、安设分开式扣件及顺撬的方法解决。
4、轮缘撞击钝角辙叉尖
撞击辙叉尖大多数发生在菱形钝角辙叉上,它不仅造成辙叉伤损,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随时都有发生巧合行车事故的可能。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
(a)菱形各边不等。平行四边形变为任意四边形。爬行造成轨缝变化,四边不等长;
(b)更换重伤辙叉时,由于爬行,辙叉更换后,原有小铁无法安装,只有更换较原有稍短轨,因此造成四边不等长。大站场单方向运行的道岔,更换新辙叉时因存在应力,旧辙叉强行移出后,改变了原有空距,时有发生。
交叉渡线一经发现病害,应及早整治,特别是侧向整列通过、到达、始发货物列车的道岔,极易发生形变、挤道,横移等病害。因此,上加强不怕多,治病害不怕难。
文章来源:
原文名称:交叉渡线道岔有哪些病害?怎样整治?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XyizH1PYxIY388F_-8YY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