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介绍
作业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务段无砟轨道WJ-8型扣件线路轨距、轨向调整作业。人员要求:
1.岗位要求:作业负责人为工长或班长。作业人员经段级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
2.人员配置:作业负责1人,线路检测1人,标识1人,发料1人,换件调整2人,单轨车监管1人,电动扳手使用1人,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
作业条件:
1.天窗点内作业,作业时间不少于240分钟。
2.动道方案已批复并已现场静态复核、有正式施工作业计划、轨温符合作业条件要求、机具设备材料人员准备到位。
3.配合要求:车务
作业风险:
1.未执行无缝线路作业规定,导致胀轨跑道,造成行车事故;
2.作业后作业机具材料清点,造成机具材料遗留在作业地段,且未撤出限界意外,造成冲撞机具行车事故;
3.施工作业后不进行质量回检或质量回检不到位,造成几何尺寸超标,导致行车事故;
4.人工搬运工机具磕碰,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5.照明不到位,导致作业人员磕绊,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6.防护设置不到位,造成人身伤害或行车事故。
二、作业流程图
三、作业程序及标准
1.防护设置
车站设置驻站防护员(驻站防护员应提前60分钟到达车站),待作业负责人通知后,登记、请点。
2.前往工作门
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人员、机具、材料乘坐指定交通工具或徒步前往工作门。
3.派工点名
3.1须提前30分钟达到进网地点;做好人员、工机具、材料清点、登记工作。3.2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需进网人员列队点名,进行作业分工、技术交底和安全风险预警及控制责任人,并明确进出网携带机具、材料责任人。3.3设置现场防护。封锁命令下达并与段(车间)实施联控后登记、进网。
4.前往作业地点
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机具、材料前往作业地点。
5.确定基准轨
确定基准轨与动道方案一致。
6.量具校核
作业前必须对使用道尺进行校核。校核时,作业负责人对使用的道尺与小车检测轨距值进行对比;在同点同项目检查结果误差小于0.3mm的前提下(否则须更换道尺或重新测量)以精测数据为准,用笔在道尺上标注误差值;道尺检查时将检查结果统一减除误差进行测量作业。并测量作业前轨温。
7.平面标识
标示平面基准轨动道量及目标轨距值。将基准轨平面动道量用石笔在对应钢轨轨底位置标注,并根据轨距值进行扣件铁垫板位置调整,目标轨距值用石笔在对应承轨台混凝土挡肩位置标注。
8.配料
按照标识数据逐枕配发匹配材料。
9.基准轨调整
松开基准轨螺旋道钉,更换配置轨距块或轨距挡板,道尺检查轨距调整至目标轨距值,拧紧螺旋道钉;复查基准轨改动后的轨距值与目标轨距值一致。基准轨必须在调整到位后,才能动对面股扣件。
10.轨距调整
道尺测量轨距,确认对面股调整量,并在对应钢轨轨顶位置标识。作业方法同上。
11.作业回检
作业负责人组织作业人员用零级小车(或道尺)对动道区段及前后10米线路几何尺寸和扣件系统进行逐枕复查,并记录签认。
12.作业区段排查
作业完毕后必须清点收集料具并对作业区段进全面排查。
13.出网销记
清点人员、机具、材料全部出网后,通知车站销记,撤除防护,开通线路。
14.班后总结
作业负责人对当日作业安全、作业质量、作业标准进行小结。
四、质量标准
1.轨距在[-1,1];轨向(直线)不大于2mm;扭曲每3米不大于2m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缓和曲线不大于2mm,圆曲线不大于3mm;圆曲线正矢连差不大于4mm;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不大于5mm。
2.扣件扭力矩W1型在130~170N˙m范围,X2型在90~120N˙m范围,锚固螺栓在300~350N˙m范围,扣板无“三不密”。
3.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绝缘块离缝不大于lmm。
五、作业机具材料
作业机具材料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
1 | 数显道尺 | 把 | 1 | |
2 | 防护备品 | 套 | 1 | |
3 | 电动扳手 | 台 | 1 | |
4 | 轨温计 | 个 | 1 | |
5 | 钢尺 | 块 | 1 | |
6 | 錾子 | 根 | 2 | |
7 | 弦线 | 副 | 1 | |
8 | 绝缘轨距块 | 块 | 50 | |
9 | 轨距挡板 | 块 | 10 | |
10 | 扭力矩扳手 | 把 | 1 | |
11 | 丁字扳手 | 把 | 2 | |
12 | 照明灯具 | 台 | 1 | |
13 | 单轨车 | 台 | 1 | |
14 | 小铜锤 | 把 | 1 | |
15 | 无砟轨道起拨道器 | 台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