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目的
消除轨枕位置不正、间距偏差或偏斜超限,保证轨道结构均匀受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速线路有砟地段的轨枕方正作业枕木。
三、作业流程示意图
现场调查,做好标记→卸掉有碍方枕的防爬设备及轨距杆→扒开轨枕移动侧面道砟→冒起道钉或松开扣件→利用方枕器开展方枕作业→整正胶垫、扣件涂油、拧紧扣件、回填道床→安装防爬设备和轨距杆,整理道床外观
四、劳动组织和机具材料
1.劳动组织:作业负责人由车间负责人(主任、书记、副主任)担当,根据方枕工作量,至少安排4人作业,其中扒开(回填)道砟1人,方枕器操作人员1人,松卸扣件或起伏道钉1人,扶正胶垫、扣件涂油1人。另外安排驻站联络员1人,现场防护员1人,作业负责人负责看位、改道、质量回检。
2.机具材料:
工机具:方枕器、捣镐、撬棍、铁叉、T 型套筒、活口扳手、刷子、石笔。轨距尺、道钉锤、螺丝把、石砟叉、油盒、油刷,长效油脂、备用扣板(或轨距挡板)、挡板座、螺帽、垫圈、大胶垫等。
五、作业程序、标准
1.人员分工:
要求施工负责人组织召开施工方案制定会、布置会,同时要求将施工方案制定成PPT在方案布置会上演示,要严格执行设置隔离设施和 “三清点、一确认”制度,并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点为:
1.1 在道岔转辙部分和固定轨道电路跳线的枕木, 必须有电务人员配合,配合人员不到位不得作业。
1.2 作业过程中严禁将工机具放置在两线间,以防联电。
1.3 作业过程中按照规定使用工机具,防止工机具伤人。
1.4 加强轨温测量,防止超温作业。
1.5 严禁非专职驾驶员驾驶机动车;严禁驾驶员超速或酒后驾驶机动车;严禁车厢上坐人。
2.工机具检查:
工具确认状态良好、量具符合要求。
3.防护:
驻站联络员登记“运统-46”,向作业负责人传达调度命令,现场防护员携带停车手信号组织防护。作业过程中,临线来车速度<160km/h时,本线可不下道,但必须停止作业,且增设有软隔离设施。临线来车速度>160km/h时,必须按规定距离下道避车,下道距离不小于2000米。
4.作业过程及风险卡控:
4.1 作业前对待方枕地段进行现场调查,并做好标记。
4.2 卸掉作业地段有碍方枕的防爬设备及轨距杆。
4.3 扒砟。扒开轨枕移动侧面道砟,深度达到枕底,宽度视移动量而定。
4.4 冒起道钉或松开扣件,以不影响方动为准。
4.5 方正轨枕。将方枕器放置稳妥后,方动轨枕至正确位置。方枕器与轨枕间,安置胶垫,防止滑动伤人和损坏轨枕。
4.6 松开拿下方枕器。
4.7 扶正胶垫、扣件涂油、改正轨距、打钉或拧紧扣件。
4.8 安装防爬设备和轨距杆。
4.9 回填道床。将道床回填,拍实到规定标准。
4.10 撤除防护,在车站“运统-46”(工务)销记,开通线路。
5.发生人身伤害应急处置:
5.1 发生机械、电器、化学物品中毒等伤害的,应立即关停机具、切断电源和现场隔离,停止一切作业行为,并撤离有关人员。
5.2 事件发生点如仍存在安全隐患时,必须采取防范措施,控制人员接近危险点或危害区,防止二次伤害。
5.3 调查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对事件予以初步定性,确定有关人员的责任,写出调查报告,向段安全委员会提出认定依据以及对责任者处理的建议,提出防范整改措施的建议。
5.4 向医院了解和掌握伤害者现状,配合救治医院妥善安排救治事宜,并把救治方案和伤害者情况报告段领导小组。
5.5 向伤害人员家属通报事件情况,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好解释工作。
6.质量标准、验收
6.1 轨枕间误差或偏斜:正线及到发线不超过50mm, 站专线不超过60mm。正线及到发线道岔岔枕位置容许偏差:位置或间距偏差不得大于40mm(钢枕为20mm)。其他站线道岔岔枕位置容许偏差:位置或间距偏差不得大于50mm 。
6.2 铝热焊缝距枕边不少于40mm。
6.3 方正轨枕涉及的防爬设备应安装齐全、无失效, 道钉或扣件符合规定要求。
6.4 不得因作业不当而损伤轨枕。
6.5 方枕后轨距、水平、高低不超保养标准。
6.6 道床饱满,道床边坡整齐,路肩无散乱道砟。
6.7 《日工单》应有质量回检数据和负责人签名。
6.8 《线路检查记录簿》应标划消灭日期和消灭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