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岔说明
提速型混凝土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可用于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专线4228及专线4249各部尺寸完全相同,不同点是直向允许通过速度、轨底坡设置、铁垫板、滑床板和锁闭装置等。铺设道岔时,岔枕(图号专线3399)一律垂直于正线方向布置。道岔各钢轨件均进行轨头顶面全长淬火。
专线4228及专线4249道岔主要尺寸及配轨见图1。
二、技术要求:
1.容许通过速度:专线4228道岔,V直N≦120km/h,V直W≦140km/h,V直货23≦90km/h,
V直货25≦80km/h,V侧≦50km/h;专线4249道岔,V直≦160km/h,V侧≦50km/h。导曲线为单圆曲线,半径R350717.5mm,导曲线实际起点距尖轨尖端2226mm,导曲线始终点横距14369mm。
2. 转换方式:专线4228道岔按分动外锁和联动内锁两种转换方式设计,专线4249道岔按分动外锁转换方式设计,尖轨设置2个牵引点,第一牵引点设计动程为160mm(距尖轨尖端430mm),第二牵引点设计动程为75mm(距尖轨尖端4630mm)。
3. 专线4228道岔不设轨底坡,道岔前后设顺坡垫板,若与无轨底坡道岔连接时,取消顺坡垫板采用垫板60-0;专线4249道岔设1:40轨底坡或轨顶坡。钢轨轨下及护轨垫板下设5mm橡胶垫板,其他垫板下设10mm橡胶垫板。
4.转辙器采用60AT弹性可弯尖轨,尖轨尖端为藏尖式,跟端采用限位器结构;专线4228道岔,距尖轨尖端2935mm、侧向轨距构造加宽最大值1439.4mm;专线4249道岔,距尖轨尖端2927mm、侧向轨距构造加宽最大值1440mm。
5.固定型辙叉采用高锰钢整铸式,辙叉下设铁垫板。护轨采用H型分开式护轨(用50kg/m钢轨制造)、护轨轨头宽70mm,护轨顶面高出基本轨顶面12mm,护轨垫板采用整铸式垫板结构;直护轨为12孔(51-62枕), 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对称,左右开可互换,其末端距岔后护基轨端746mm,各部尺寸见图2;曲护轨为8孔(53-60枕),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对称,左右开可互换,其末端距岔后护基轨端1681mm,各部尺寸见图3。
三、检查细目及标准
见表1。通用性检查项目见表2-2-2及第二章第二节第三条“单开道岔检查项点说明”。
表1 专线4228及专线4249道岔检查细目
项目 | 位置 | 标准 | 允许偏差 | 项目 | 位置 | 标准 | 允许偏差 |
支距 | 尖轨跟端 | 311mm | 参照《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6.2.2条 | 辙叉轮缘槽 | 同轨距量取位置 | 46mm | +3、-1mm |
中间各点(相邻
间距2000mm) |
401、502、615、739、875、1022、1181 |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
工作边最小距离 |
65mm与轨距
加宽值之和 |
||||
岔枕间距 | 尖轨牵引点 | 650mm | ≦20mm | ||||
最后一点(距
前点0.369m) |
1211mm | 牵引点相邻两侧 | 575mm | ≦40mm | |||
框架尺寸 | 尖轨尖后330mm | 1440mm | 其余间距 | 600mm | ≦40mm | ||
尖轨尖后1319mm | 1455mm | 尖轨与基
本轨高差 |
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 | 尖轨不得低于基本轨顶面2mm及以上 | |||
尖轨尖后3297mm | 1485mm | ||||||
尖轨尖后4681mm | 1506mm | 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下断面处 | 尖轨不得高于基本轨顶面2mm及以上 | ||||
联接零件 | 滑床板磨耗 | ≦3mm | |||||
轨撑与轨头下
颚/挡肩离缝 |
≦2mm | 尖轨跟端轮缘槽宽度 | 直尖轨 | 241mm | |||
曲尖轨 | 240mm |
四、道岔轨距及水平检查位置及说明
见表3-10-2,参考图见图2-3-1。
专线4228及专线4249道岔轨距及水平检查位置及说明 表3-10-2
序号 | 特征 | 名称 | 检查位置 | 枕号 | 轨距(mm) |
1 | 转
辙 部 分 |
前基本轨接头 | 基本轨接头第4螺栓孔 | 1 | 1435 |
2 | 尖轨尖端 | 尖轨尖端前0-50mm范围内 | 8 | 1435 | |
3 | 尖轨中前部 | 距尖轨尖端2226mm(导曲线实际起点) | 12 | 1435/1438*1 | |
4 | 尖轨中 | 距尖轨尖端4681mm(刨切起点) | 16 | 1435 | |
5 | 尖轨中后部 | 22 | 1435 | ||
6 | 尖轨跟端(直) | 尖跟接头第3螺栓孔 | 28 | 1435 | |
7 | 尖轨跟端(曲) | 尖跟接头第3螺栓孔 | 28 | 1435 | |
8 | 连
接 部 分 |
导曲前(直) | 绝缘接头第3螺栓孔 | 35 | 1435 |
9 | 导曲前(曲) | 绝缘接头第3螺栓孔 | 35 | 1435 | |
10 | 导曲中(直) | 接头第4螺栓孔 | 42 | 1435 | |
11 | 导曲中(曲) | 接头第4螺栓孔 | 42 | 1435 | |
12 | 导曲后(直) | 48 | 1435 | ||
13 | 导曲后(曲) | 48 | 1435 | ||
14 | 辙
叉 部 分 |
辙叉前(直) | 叉趾接头第4螺栓孔 | 54 | 1435 |
15 | 辙叉中(直) | 叉心宽20—3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 57 | 1435 | |
16 | 辙叉后(直) | 叉跟接头第3螺栓孔 | 63 | 1435 | |
17 | 辙叉后(曲) | 叉跟接头第3螺栓孔 | 63 | 1435 | |
18 | 辙叉中(曲) | 叉心宽20—3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 57 | 1435 | |
19 | 辙叉前(曲) | 叉趾接头第4螺栓孔 | 54 | 1435 |
注:*1:因曲尖轨在该处存在构造加宽,则该处曲股轨距为1438mm。
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以作为指导。
😉
太牛了 这就是我们检查道岔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