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缝:主要是指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 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一、原因分析:
1.直股方向不良;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
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内锁闭道岔尖轨拉杆、连接杆尺寸选配调整不当。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离缝。顶铁本身加工缺陷,长度不足;尖轨、可动心轨或基本轨存在硬弯或是轨向,或者某一点顶铁过长影响相邻顶铁,均会造成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尖轨、可动心轨有拱腰或翘头,其与滑床板间不能全部均衡受力密贴,导致部分滑床板离缝。
转辙部位高低不好,轨枕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导致部分滑床板过硬受力较大,部分空吊引起离缝。
转辙机两侧轨枕空吊,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在静态下看似密贴,过车时高低起伏导致立螺栓失效。
二、影响分析
1.竖切部位离缝:列车在通过道岔时冲击尖轨、可动心轨,使转辙机动作杆、密贴表示杆的连接螺栓、穿销产生旷动、折断,转辙机内部机械部件磨耗损坏,外锁闭道岔锁闭铁、锁闭框、锁钩非正常磨耗,同时也会缩短尖轨、可动心轨使用寿命。
2.水平面上的离缝:尖轨、可动心轨产生跳动,使滑床板脱焊、折断,岔枕立螺栓、扣件等连接螺栓松动,转辙机内部机械部件磨耗损坏,外锁闭道岔锁闭铁、锁闭框、锁钩不正常磨耗。
三、离缝病害整治方法
1.首先调整直股方向,再改正曲股方向。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有条件的使用激光长弦
)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先拨后改,改拨结合,个别情况需要方枕、串枕)。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框架调整;调整完毕应进行转辙性能测试。
轨距误差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2 | +4 | +6 | +8 | |
一股 | 非作用边 | 11 | 13 | 13 | 15 | 15 | 17 | 17 | 9 | 9 | 7 | 7 |
作用边 | 13 | 11 | 11 | 9 | 9 | 7 | 7 | 15 | 15 | 17 | 17 | |
另一股 | 作用边 | 13 | 13 | 11 | 11 | 9 | 9 | 7 | 13 | 15 | 15 | 17 |
非作用边 | 11 | 11 | 13 | 13 | 15 | 15 | 17 | 11 | 9 | 9 | 7 |
可动心轨道岔改道作业:轨距、支距 误差在+8、-12mm以内时,应以调 整轨距块的方法改正轨距 ;轨距误差 在+8、-12mm以外时,应根据现场 尽量采用窜枕的方法改正轨距。
2.对肥边进行打磨。
3.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尽量恢复“出厂设置”,控制顺坡率。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慎用)。
4.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5.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滑床板各台板表面磨耗不均匀,转辙部、可动心轨辙叉存在高低空吊,采取起道捣固、更换磨耗的滑床板、更换失效大小胶垫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6.电务调整动程不标准、两侧动程不均匀(锁闭量偏差大超过2mm时,一侧密贴力过大,一侧不密贴)的尖轨、可动心轨动程。
四、现场案例
案例1:宜昌东II场206号岔(图号CZ547P60-1/18)芯轨尖端轨距良好,且密贴点密贴;芯1芯2
间曲股离缝6MM,框架尺寸大4MM,滑床板与翼轨底边间隙几乎为0,枕木间距较小。
现场检查:外直方向+2;芯1芯2间(94-97号)枕木间距不标准,芯1为635,直股轨枕向芯1方向
爬行;咽喉开档偏小,轨距0、-1,前后轨距+1。
案例2:宜昌东II场215#J1缺口监测显示:J1定位缺口偏移报警。经现场检查,J1定位边密贴良好,J2定位边密贴良好,压力试验良好。J1-J2间定位边离缝1.5MM,该边轨距块缺失1块,失效3块。经工务补充、调整轨距块密贴后,J1-J2间离缝消失,电务进行压力试验调整后,该道岔缺口曲线良好。
文章来源:
原文名称:《工电一体化道岔整治交流》PPT课件
作者信息:刘小平(宜昌综合维修段 )